第123章 鸡蛋碰石头
白乙化转移了话题,王浩不知道支援老兵的结果,只能回答说道:“首长,俘虏我们肯定是移交的,留着这些鬼子,还浪费粮食,我们武工队可养不起”
都说一分钱难死英雄汉,可是,少一粒粮,会饿死英雄汉。
武工队从滨海根据地出发,一路急行千里,每人身上背的十几二十斤粮食,早就消耗完毕,一路行来,全靠身上每人携带的一些银元和路过老百姓给些补给,此时别说多养这几十个鬼子,就连武工队自己的粮秣都存在问题,所以能尽快把这些累赘给打发掉也是可以的。
而且,寒冬即将到来,武工队还完全是穿着夹袄,过几天总不能让大家穿着夹袄打鬼子吧?所以,衣服也是王浩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白乙化最终还是答应了支援老兵,但是对于粮食被装,他也无能为力。受到鬼子封锁的影响,十团很多时候都是草根树皮的吃,实在挤不出来。
王浩把缴获的十多根金条还有武器弹药,连同俘虏交给十团长白乙化以后,在第二天,把所有班长和党员组织起来,开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会议只有一个议题——粮食和被装。
相比急缺的这两样东西,武器弹药等在王浩看来,都可以押后,等把新兵训练出来,一两场战斗后,就又是齐装满员的一支队伍。
在王浩印象里,专门为了解决粮食服装的会议,他这还是第一次见,而且是自己亲自组织。以往缺粮缺服装,总有根据地腾挪,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可现在…
岳文摸摸鼻子,这是他的习惯动作,遇见发愁的事情以后,总喜欢摸摸。
屋里摆满了桌子,十多个班长党员坐在条凳上,王浩坐在最前面会议桌的位置,手里拿着一根柳条,在墙上的地图上指画着,沿河城周边鬼子据点和村庄分布,都用明显的红色涂料标记了出来。
王浩当先把他知道的分成三块给在座的人进行了通报,一块是目前武工队的物资统计,重点介绍的是金钱和粮食储存,一块是白乙化通报的鬼子根据地物资储存的情况,另一块是周边村庄今年的收成,所有的地点与数字不照稿子随口而来,都在脑子里,这是和白乙化详谈一天记在脑子里的。
“目前我们粮食通过收集沿河城的鬼子缴获和城里乡绅的捐助,可以支撑十天左右,但过几天我们还会增加二十多名战友,一下子就会把我们的时间缩短,平北根据地的同志们还在啃树皮草根,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十团支援我们半粒粮,反而还得尽可能的支援对方”王浩的声音回荡在不大的房间里,一干武工队骨干的目光不时投向地图,又投向慷慨陈辞的王浩。
“沿河城周边老百姓连年遭灾,兵灾,匪灾,也没多少存粮,所以,我们不能找他们再要,哪怕是一粒,而且,我还答应了,在年底前支援十团一万斤以上粮食”王浩的声音铿锵有力。
可是他还没说完,下面很多战士的脸都黑了。
不找上级支援,不找老百姓征收,那除非找鬼子了,可是以现在武工队的战斗力,恐怕打鬼子一个碉堡都难,还反过来支援十团一万斤?队长不是发烧了吧?
总有人是撑不住气的,见大家都有疑问,爱现的胡一首先站起来问道:“队长,我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您这不但自给自足,还要上缴,咱们这人生地不熟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大?”
王浩直接点头道,“是。”
胡一倒吸一口凉气,看着王浩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真怀疑自己队长是不是昨天着凉了,现在头脑发热。
他知道这两天王浩除了陪白乙化团长摸底沿河城周边的敌我状况,还接连登门拜访了周边的七八个村庄,普通老百姓的穷困刺激着他了?竟然不摊派一粒粮,这几天可是秋粮刚刚入库呀。
霍彦静静的看着地图,有些东西,他知道,但是在座的各位战友并不知道,他此时虽然想替王浩说几句,但这是全队的会议,贸然打断上级谈话,有损王浩的威严,他的帮忙维护。
事前,王浩把这个事情和他说过,他当时就提出疑问,这根本不可能完成嘛,一是时间紧,满打满算,武工队现在的粮食就只能支持七八天的时间,在这七八天里,找到足够的粮食,难。二是危险高,敌占区,鬼子随时可能反扑,分散队伍寻粮,可能被各个击破。
张连胜摸摸鼻子,他也很震惊,他是老兵,知道这种事不大可能完成,扭头看看其他人的样子,基本都是目瞪口呆,不找上级,不找老百姓,那就只能和鬼子硬碰硬了么,这不是危险,这是莽撞,拿一堆新兵去打鬼子,拿鸡蛋碰石头吗?除非把这些新兵训练两三个月,才可能派上用场。
从泰西镇特招入伍的郭啊八也被王浩叫了过来,王浩觉得此人有些急智,就让她旁听,也是在场唯一一个新兵,他怕死的性格能够代表绝大多数的新兵的心理。
“队长,直接打鬼子吗”这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张连胜坐不住了,他从东北军开始,就习惯了当兵吃饷,去了鹰嘴崖盐帮,也从来没为这些吃吃喝喝的事操心,所以直接建议:“队长,谁也不想找老百姓,可是救急不救穷,等咱们过了这个坎,再还给老百姓就可以了么,而且,指挥部离咱们也不远,拿咱们这么大的功劳,要几千斤粮食,轻而易举吧?何必让新同志冒死呢?”
“你说的也是一个方案,可是目前,平北根据地都那样,指挥部好过吗?好过的话,咱们从指挥部出发时候,为什么王参谋只给了咱们几十块大洋,半粒粮食也没提呢?”王浩笑着说道,看张连胜不说话了,转过头来向着大家说道:“我有办法不从百姓手里拿一粒,也不用大家冒险打鬼子”
这一下,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粮不从老百姓身上要一个颗半粒,也不冒险打鬼子,这粮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