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归程24
这时铁匠大叔插话,说:“别光说他们几个人,我们,我们老哥儿几个怎么办呢?”
高三说:“别着急,你们老哥儿几个也就专门的安排。怎么说呢?你们会的这些,应该算是是专业技能,不能随便是个人就能学就可以学的。你也知道铁匠这个技能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每天对着的就是炉子、铁锤和铁毡,不断挥锤打铁,没有一个长性的人,很难坚持下,即使按我们的要求,他学了打铁,也会在不久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就可能换其它的事做。因此,对你们老哥儿几个安排,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合作社,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的手工工厂,主要分为铸铁、制镜和火药几个方面。今后还要加入木匠、制酒等,如果能有郎中加入,还要加入制药。这样就能把所有的制造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如果有想学技能的人,先让他在合作社,作为学徒学习3个月,如果有长性子,然后再根据的受好去学习自己想学的技能。这样一来,即可以选择那些愿意学的人,还是能把那些眼大肚子小的投机分子洗出来,换上愿意学习愿意奉献的人,从事工厂的劳作。”
铁匠大叔说:“这样好吗?我们之前都是单独自己在干活,最多是师兄弟几个人一起干活,向你说的这样,很多一起进行制作,会不会乱,会不会打出来的东西,不是大就是小,要不然就是不能用。”
高三说:“怎么说呢、有句话我不知道怎么说?有个词叫分工协作。就是把一件兵器,分解成无数个零件和工序,并把每个零件和工序都按照统一的度量衡要求,使每个零件和工序制造出来的东西都符合一个统一标准。并在最后的组装工序,用不同的人打造出来的零件把这个兵器组装起来,并安全合乎要求。我不知道你的祖师们有没有传下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在秦朝时,秦始皇就统一了度量衡,最明显的秦弩,是由不同的工匠打造出来,而且之间不能说不能认识,但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而已,不过他们这些不熟悉不认识的人,生产的每一个工件,都能按照标准组装起来,这充分体现的分工协作。这也是秦弩在短时间大量制作的关键,也是秦军席卷天下的关键。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短时间生产如此多的兵器。使的秦军这个战争兵器,在后期基本上平A过去就行了。哦,平A这个词,你们可能不明白。这个意思就是平推过去就行,就是说不用使什么计谋,而且也不会害怕任何的阴谋,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一切计谋阴谋都失去了作用,也就是说光明正大的击败任何一个敌人。”
铁匠大叔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的师傅没有告诉我,同时,也没有听周围的手艺人说过这个情况。”
高三说:“看来是失传了。这又是一个证据。上千年前的大秦工匠,都开始有了分工协作生产线的前身,而再往后,没有再在这方面下功夫,只有后汉的时候有个王莽,是那个篡权的王莽。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游标卡尺,可是现在我好像没有看到那个师傅有游标卡尺,用游标卡尺,真是文明的倒退,也是全体工匠的耻辱啊!”
铁匠大叔听完之后,自己感觉有点抬不起头来。
高三接着说:“这不是你的问题,是一代一代的工匠,抱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祖训,宁可把绝技和手艺带到坟墓,也不愿意分享自己会的东西,让这些都传下来。”
铁匠说:“那也没有办法啊,徒弟会了,师傅是饿死了,那怎么办,还不不教啊!”
高三说:“这个也有办法,不过这是后话了。不过我简单说一下,就是由国家成为专利局,对每一个专利进行考评,如果是某人或某个组织的独门绝技,那么这个专利就是这个人或这个组织的,所有利用这个技术的进行生产人,每生产一件,就要给拥有专利的人或组织一定的钱。这样以来,利用专利进行生产的人越多,拥有专利的人和组织就挣的越多,往往这个时候,会比他们自己的生产挣的更多。这样以来,利益的保障让这些人和组织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到研究新的专利上来,从而不断有新发明新专利诞生,而新发展新专利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的进步,形成有专门进行技术开展的人,有专门进行生产制作的,从研发到制作,再研发,再制作,成为一个技术引领制作的良性循环。”
他说完之后,就见他们几个人都在那里思考,过了一会儿后,秦母说话:“按照你的说法,我们那些知识是不是也需要这个专利,同时,学习这些知识的人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给我们一定数额的费用,当作专利费呢?”
高三说:“这个理论上是成立的。不过这个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国家安定团结的基础上,而现在的环境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我只会把这些内容按照你们提供知识的时间记录下。在今后有了安定的环境下,制定好这个专利法,才能正式的开始实施。你们能理解吗?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你们提供的这些知识,只能无偿的让需要的人去学去掌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秦母说:“我能理解,我相信其他的人也会理解。这是正常的,以前没有这个叫专利的东西。而且建立一个专利局进行管理专利,这不是一个小的事情,是一个事关全国,事关大局的事。也只能等到国家安定和平的时候进行了。同时,你也说了,现在可以把我们提供知识的内容和时间记录下来,以备以后考证。这也是好事。也许一定程度上我们是第一家第一份呢!你们的呢?”说完,她看了看徐淑霞和铁匠大叔,还有秦勇他们几个年青人。
那几个人都听着很有兴趣。一定程度上高三的这些话,给他们推开了一扇门,一扇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梦想的大门,也是一个取长补短,博采群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