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霸九霄》战机装备篇之一:向羽概念机歼9NB原型传奇战机歼9!
最近有书迷提出:想要多了解下战机知识,并且好奇,书中主角向羽的战机都是怎么来的?是现实中真实存在,还是纯属虚构?以后作者会不定期地做一些解答式作品链接,以解答读者疑问。
以向羽作为武器测试员测试的概念战机歼9NB为例,就是以神秘的传奇战机歼9为原型!大家可以看到除了向羽歼9NB战机除了量子雷达激光炮,和“双40”的技术指标是小说情节外,其余都有歼9的影子。我在写作的时候,也是觉得歼9和《鹰霸九霄》有缘,还体现了中国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因此,给向羽设计了这款歼9NB的特别概念机。
———燃烧飞鹰
“歼-9”战斗机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最具传奇性,是在特定的年代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基于当时的科研能力和基础工业的落后,从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结果。
“歼-9”于1964年提出设计方案,终止于1980年。是一款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以苏联图-22、美国B-1B为主要作战目标,设计技术指标达“双26”(即升限26000米,马赫数2.6)。
发展的历史背景
1962年,中国很意外的从苏联直接获得12架米格-21战斗机,并以“歼击-7型”编号过量入空军服役。使用过程发现,米格-21/歼7滞空时间短、高空高速性能差、缺少雷达、高空机动性差等问题。
因此,1963年,空军提出研制一种新型歼击机用于替代米格-21/歼7(仿制歼7实际于1966年首飞),思路还是很清淅、敏锐的。
选型之路
1964年沈飞提出米格-21改进型:参照米格-21,单发改双发,使用两台涡喷-7发动机,也就是米格-21的放大版,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火力,后期发展为歼-8系列。
歼-8方案尘埃落定,但考虑到技术储备的需要,同时做为多样化选择。1965年4月12日,三机部正式向601所(沈飞)下达《关于开展歼9飞机方案设计》的通知。
1966年中央军委对提交的两个方案进行审查,并确定研制歼9方案,同时明确设计指标:最大马赫数2.4,升限21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作战半径600千米,续航时间3小时。这性能指标在当时真心不差。
翼型方案
根据歼-9的设计要求,1965年起,601所(沈飞)做出4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缘后掠50度的后掠翼、后掠57度的三角翼、前缘后掠55度的后掠翼、以及双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
601所(沈飞)在通过风洞实验对比,淘汰了前三个方案,将三角翼的前缘后掠角改为55度,确定命名为为“歼-9Ⅳ”方案。
歼-9IV
“歼9Ⅳ”是正常布局的三角翼方案,除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外,可以看作是米格-21的放大改进版,如果研制成功我国应该早就进入两侧进气时代了。
从1966年底到1967年初,经过风洞实验发现,“歼9Ⅳ”方案机动性不够,于是提出了无尾三角翼方案,命名为“歼-9V”方案。“歼-9V”方案就是两侧进气的无尾三角翼飞机,外形类似法国“幻影”战机,“歼-9V”机动性较“歼9Ⅳ”方案有了明显提升,但操纵困难问题却难以解决。
歼-9V
因沈飞在全力研制歼-8,1969年10月30日,三机部决定将歼-9试制任务交给成飞(沈飞抽调300多人到成飞,继续从事歼-9的研制)。
1970年11月,空军对研制中的歼-9又提出了新要求:“双25太小,双28太高,应该是双26”,即最大使用马赫数2.6,升限26千米。针对新的设计要求,经过反复设计确认,最终为歼-9选择了鸭式布局,腹部或两侧进气的方案,称之为“歼9Ⅵ”方案。
歼-9VI
中国人不缺创意,世界第一款实用鸭式布局的瑞典“Saab-37雷式战斗机”,是1971年正式服役。
在“歼9Ⅵ”方案研制过程,发现双26指标太高,选用的涡扇-6发动机无法达到要求,歼-9飞机的研制再次面临搁浅。
1975年1月10日,三机部《关于请求继续研制歼9飞机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主要希望下调歼-9升限为23000米,最大爬升率220米/秒,航程2000千米。在***同志干预下,同意调整性能并研制。新机型命名为“歼9Ⅵ-Ⅱ”,同意零批试制5架,1980年首飞,1983年定型。
涡扇6发动机
历经多次方案更改,以当时中国的科研能力,“歼-9Ⅵ-Ⅱ”方案的设计思想还是过于超前。在研制过程问题层出不穷,从而使得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无力继续。
1978年,由于成飞承担的歼-7Ⅲ设计工作要求紧迫,歼-9研制开始收缩。1980年,因国民经济方针调整需要,歼-9项目中止。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歼-9Ⅵ-Ⅱ”的性能如何:
动力系统:采用涡扇-6发动机,最大推力70.6千牛,加力推力121.5千牛,推重比为6。
雷达系统:采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跟踪距离45-52千米。
武器系统:一门23毫米6管航空机关炮,4枚PL-4导弹(半主动雷达型PL-4A,最大射程18千米,红外型PL-4B,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
设计指标已经可以和早期三代机一较高下,但是基于方案多变、科研及基本工业水平不足以支撑,最终只能下马。但歼-9的影响并没有结速,长时间的研制过程积累下的技术参数,为后续歼10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甚至对歼20的研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歼9和歼8是兄弟,歼9儿子是歼10、孙子是歼20,一脉相承,开枝散叶。
经过反复的设计选择评定后,设计人员最终确定歼-9采用鸭式布局,两侧进气的方案,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要知道,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鸭式布局的实用型战斗机是瑞典在1971年服役的萨博-37雷式战斗机,也就是说,在中国选定方案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战斗机是采用了鸭式布局的,西方当时对中国的封锁使中国也不可能借鉴,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