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杂交水稻

这个年轻人可是省里派来下乡专门推荐新稻种的专业人才,虽然年轻,但学历学识可是不输于他们在场的任何一个人。

话又说回来,他们这些大老粗们虽然文化水平没他高,但种过的田吃过的米可比他多的多了!

哪里会凭借着他三言两语就动心的呢?

大队长思量了片刻,终于开了口:“小田啊,我知道你很激动,但咱们得务实,这新稻种试验过了么?百分之20的产量可不是吹出来的啊!”

小田闻言先是一愣,认真听了片刻,笑道:“刘大队长,这你可要放心,这新稻种啊,是咱们国家花大力气投资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出来的,是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才培育出来的,早已在试验田中试验过了,今天来啊,是看中咱们小山村及周围千里的广大田原,进行进一步的量产试验。”

大队长闻言还是没能彻底放心,他可是知道的,好话谁不会说,百分之20这个数字也太高了,简直就是吹牛逼!可这话他说不出口,若是说了,不是和国家对着干么!要知道这小田可是省里直接派下来的,他不仅要保障他的人身安全还要尽可能地给他提供优质招待。

大队长人多精啊!他闭着嘴没再多说一句话,那些个还希望他问的更多的老农民们憋不住了。

“小田啊!这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可不能随意实验啊!”

“对啊对啊,万一交不出国家额定的粮食,我们连吃的都没有了啊!”

“是啊,三年大灾害咱们好不容易挺过去,现在田里的亩产勉强能够温饱,若是出了啥纰漏,可是连一口吃的都没有了啊!”

说到自然灾害,这些老农民们心里更百般的不愿意,那些年那些吃树皮吃树叶的日子太刻骨铭心了,他们再也不愿意想起也不愿意重新经历一遍。这试验稻种说来好听,到底只是在试验田里试验了一下,到这来并不是直接展示成果的,而是要再进行量产的试验,这多危险?

简直是把命提到裤腰带子上的种田啊!谁想干啊?

一个铁汉诤诤的汉子突然间用力拍了下桌子:“小田同志,你给个准话,到底能不能达到百分之20,若是不能,便是保持原先的产量也是好事,咱们不求多收,不能少收啊!”

“是啊,是啊,小田同志你给个准话!”乡亲们纷纷发言,他们也忍不住了,这画的大饼是很大,若是虚的吃不到不是白说么!

小田同志认真地听取乡亲们的问题,直到所有乡亲都说完话,他才点了点头,无比认真地回复:“众位乡亲们的顾虑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这田对咱们广大农民的重要性,大家放心,国家绝对不会拿农民的土地开玩笑,这杂交水稻啊,是袁隆平同志率领广大研究技术人员扎根土地研究多年的成果,这百分之20的增量大家可以完全放心,即使因为自然因素达不到百分之20,也绝对不会低于咱们水稻原先的产值!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杂交水稻是改变水稻的遗传学问题,就比如熊猫一胎只能生一个,但把熊猫遗传生育系统优化下,就能一胎生育几个,水稻自然也是一样!这样的量产,对于咱们新中国有着广大而深远的意义,它能够解决数千万人乃至上亿人的口粮问题。”

“我在这里,也不和众位乡亲玩虚的,这杂交水稻是一个禁得住考验的新兴成果,在国际上独此一家,能不能绝对成熟乃至到世界上去验收成果,这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投入到广大的农村试验田中,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当稻种成熟后,咱们算一算亩产值,就知道我小田所言有没有假!”

也许是小田同志的义正言辞,也许是新兴稻种的巨大诱惑,不少农民已经开始动摇,大队长看了看摆在一边的新稻种,看了看各位乡亲脸上的微妙表情,终于一握拳头:“乡亲们!咱们应该自豪,咱们是新稻种的最后试验者,一旦成功,咱们就是第一个分到蛋糕的人!在历史上都能站的住脚跟!”

“干了!队长!”

“我老王也同意!”

“他奶奶的,我老吴也跟着干!”

一时间,似乎被这种气氛所感染,所有的乡亲都挥舞着拳头,他们看着静静放在一边的新稻种,做了此生最为庆幸的一个决定!

好在今年因为天气原因,收割上一季稻子时间较晚,田里还没播种新的晚季稻种,这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正巧可以播种试验,到10月底11月初应该就可以收割了!

大家雄心壮志地握手拍胸,纷纷期待着这杂交稻种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小田看着大家伙们昂扬的劲头,也不禁笑了起来,可突然地,他感觉胸口像是放置了一块大石头,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捂着胸口垂着头,神情痛苦。

“小田同志,你怎么了?”大队长还在展望大丰收的美好蓝图呢,突然间身边的小田重重坐在凳子上,压着胸口大声喘着气似乎很是难受的样子。

有了大队长的呼唤,许多乡亲们也关心地询问,小田很想回答没事,可就是不知怎地胸口气闷,好难受好难受!

“这……赶紧叫赤脚啊!”

“你忘啦,咱们小山村的赤脚还没上任呢!”

“叫海棠,海棠不是懂草药么!”

“对,对,喊海棠那丫头,上次我肚子痛,她给我吃了几种药,熬成汤我马上就好了,神奇哩!”

“对的,上次我感冒,喝了姜汤还不管用,她给我吃了几味中药,咦,还真的好了!这丫头管用哩!”

“是啊,海棠跟着秦老,可学了不少东西哩!咱们得赶紧去叫她!”

“谁去?小方,你腿脚快,赶紧跑过去把海棠喊过来!”

乡亲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随着一个农民话音刚落,一个年轻点的汉子率先一步开了门狂奔起来,看那方向正是海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