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有眼不识金镶玉
小七一个个将今天收到的钱报给施益天,施益天则拿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阵拨。
等小七将数报完,施益天已经算好了,看着台面的算盘报出了最终数:“是43贯580文吗?”
小七张大嘴巴:“不是吧,你算得这么快?”
施益天笑道:“是不是这个数嘛?”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不过刚才有一遍算的数跟你这数一样!”小七摸了摸因算了好久发热滚烫的俏脸,“我再算多两遍试试!”
“是要算准确。”施益天笑了笑,起身看着在串烧烤材料的众人,每天流水40多贯,减掉成本,一天净赚20-30贯,挺不错,咦,怎么没见萧秀魅三女出来串材料,没在饭馆吗,今天跑哪去了,还没回来?这样的话,人手又有些不够用了!
施益天跑回后宅找了一遍3女,确认她们不在,这天色也晚了,看来今天她们是不会回来了,以后晚上还是要小蝶回来帮串材料才行,这样的话3女做不做事,饭馆众人都能赶得上进度。
清晨,阴天多云,气温已较低。
施益天赖在被子里不愿起床,正在准备指挥喜鹊将玉玺送回皇宫。
“梆梆梆~~~”
门外传来敲门声,施益天不得已只好起床开门。
“小七,是你呀。”施益天将抱着算盘的小七让入了房间,本来以为昨晚她就会过来问的,没想到竟然拖到了今天早上。
施益天看了看时间,恩,还来的及。
“天哥,你这个是什么东西,可以算得这么快而准确。”
“这东西叫算盘,和你那竹签一样,是用来做算筹的东西。”
“这个,怎么用的?”小七挥手将施益天没刷牙的口气扇散。
施益天不以为意,接过算盘道:“那,下面一个珠子代表一,上面一个珠子代表五。最右边第一竖排,下面五个珠子代表一二三四五,当到五时,就拨动上面一个珠子,当第一竖排满十了就进到十位。从右往左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以此类推。同理,后面也一样,你比如说十二加七,算盘上显示的最后结果便是这样子的,读出来便是十九。”
小七看着施益天演示完,还是有些迷糊,不过大致还是记下了,拿过算盘自己拨弄琢磨了一会后,略带惊喜道:“不错,很直观,简单易懂,比我以前用的那竹签方便多了,而且不容易乱。”
“关于算盘,还有一个加减法算法口诀,只要懂了这个口诀,算起来便更快了: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施益天一边拨弄着算盘,一边给小七念起了口诀。
这口诀却是太多了,而且还要每一句去理解,小七一时半会哪记得住,虽然瞪大眼睛盯着算盘,但脑子里一直是云里雾里的。
“那,笔、纸,你自己记好,回去背熟了再来找我。”施益天只好拿了纸笔,念给她让她写出来回去慢慢体会,虽然有心想跟小七单独呆一会,可惜现在没时间。
教导完小七将她送出房外,施益天让喜鹊带着玉玺来到了甘露殿放玉玺的地方,等了半个多钟,终于守着等到了打扫房间的太监们开门。
“啊!传国玉玺怎么不见了??”房间内,传来一太监的惊声尖叫。
“怎么了,怎么了?”另一太监急急跑到他身边。
“你看,放传国玉玺的地方空了!”那太监脸色惨白道。
另一太监也震惊地看着一排放置玉玺的地方,唯独不见了传国玉玺,昨天打扫时他们还看到有的!
“快!告诉温公公!”
两人商量着跌跌撞撞跑出了门,由一人告知门外站岗的两护卫,另一人让护卫们搜完身,匆匆去找掌印太监温公公了,玉玺丢失,上到掌印太监,下到打扫的太监和护卫,都脱不了干系。
暗处的施益天叹了一口气,还是被发现了,不过,刚才打扫房间的太监已经将窗户打开,他只好冒险一试,控制着喜鹊飞进了房间,将传国玉玺放回了原处,再飞了出来。
还好,房外3人都在焦急询问,互相猜疑,推卸责任,没有人发现一只鸟飞进飞出。
几分钟后,掌印太监匆忙跑来冲进房间一看,却发现传国玉玺好端端地在原来的地方。
“混账!这不是在这里吗!”掌印太监一脚一个将两太监踹倒在地,指着他们怒骂了一通,“岂有此理!杂家的胆都差点被你们这两小崽子吓破了!来人,给我拉出去每人打二十大板!!”
两打扫太监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传国玉玺,一脸不可思议的神色,都呆呆地被护卫们拖出房间。
“见鬼了……见鬼了……”
“大胆!竟敢诋毁传国玉玺!造谣生事!再加二十大板!”
……
总算有惊无险将传国玉玺放回了原处,施益天开始起床洗漱,走到大厅和花园里转了一圈,发现萧秀魅三女已经回来了,都开心地和他打招呼,看来心情很不错。
然后又跑到铁匠铺,让他们将做好的几百个铁桶送至永宁坊的宅子,有个隐蔽的地方就是好,很多事情都方便一点。
云娘也已经将作坊搬到前院了,十几个人正在前院忙碌着,施益天没有出去打扰她们,将铁桶都收进空间后,找到杨小蝶,让她有空晚上还是回“逼逼扣”串烧烤,便又回到了“逼逼扣”。
这时的逼逼扣施老六他们已经在收摊了,只剩一两桌客人还没吃完。
“天哥,你回来了,有人正在急急找你呢!”小七在柜台站起身朝施益天道。
“哦?谁?”
“大哥哥!”
施益天话刚问完,便从柜台冲出来一个小身影,抱住了他的双腿。
是小皇子稚奴!
这几天施益天有时间查了一下,原来这稚奴叫李治,竟然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高宗!
施益天眼神复杂地看着李治,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