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七王先称霸,九圣后育民。

老子见平心娘娘走后,便将封神之战时囚禁的多宝道人,送入轮回之中,便悠哉悠哉的回到太清天去了。没过多久,多宝道人转世之身,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发下宏远,自号释迦摩尼,立下了小乘佛教。将接引准提所立的佛教一分为二,分去了一部分气运。

多宝道人却是成为了佛教的现在佛,万佛之祖。凭着立教所得到的功德,和上一世所积累的道行,加上集三教之精华。多宝道人却是一举成就了准圣之位,且是斩去两尸的准圣后期。这样一来可以说是非常之很,让佛教自分两派。但是老子是没有想到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一时的分化,却不是永远的。并且正是因为大小佛教之分,才有了后世的佛教东传,才有了佛教的大兴。

而且多宝道人却是有些愤恨老子的,同为三清,多宝还是截教大弟子。如今却成为了佛教教主,所以,接引和准提对待多宝却是没有不满,反而很好,这就使得多宝慢慢的也真心向佛了,反而使得佛教更加强大。这却是老子算计不到的。

现如今的佛教,接引和准提因为被老子算计这么一次,也有些老实了,隐于接引和准提的极乐世界,洪荒之中只有多宝道人所建立的小乘佛教,所以佛教的气运也全部压在小乘佛教之上,这就是西方二位圣人的果敢之处。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间距离封神结束已有八百余年。人间界南瞻部洲人族,自从帝辛在人族祖地的帮助下,完成封神,灭了周后,便得到了周朝的国运,所以继续统治天下八百年之久,后世人称帝辛为大商中兴之主,也以帝辛统治时期划分为特殊时期。帝辛之前称呼为商或者大商,帝辛之后的商朝被称为殷商,或者叫帝商。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间帝王。

但是,如今八百余年的国运已过,所以,如今天下已经是商朝末期,天下间群雄逐鹿,枭雄并起。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这个时期所有人都想要称霸中原,但是,却只有寥寥数人成功,其他人只不过是这几个人的陪衬罢了。这几个人分别是:

第一王:齐王齐桓公,齐王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最后称霸了中原。

第二王:晋王晋文公,晋王整顿内政,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和好诸国,国力大盛。最后称霸中原。

第三王:楚国楚庄王,楚庄王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重贤臣远小人,平定叛乱。随后大力发展农业,发展国内经济,军事。最终称霸中原。

第四王:吴王阖闾,阖闾大力搜罗人才,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修建城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最后靠着强劲的军队战斗力,称霸中原。

第五王:越王勾践,勾践先是被敌国所俘虏,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回到越国,回到越过之后,励精图治。整治国家,发展经济、军事、农业等,最后终于报仇,并且称霸中原。

第六王:秦王秦穆公,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周旋于个中国只见,以小国之力,最终称霸中原。

第七王:郑王郑庄公,郑庄公平定内乱,努力发展国家,强化军事力量,随后一句大败入侵之敌。以小国之力,称霸中原,各个大国跟随其东征西讨。

以上七王,成为商朝末年与商朝一同存在的霸主。他们各个都是才情绝世,智慧非凡。而且整个人族也在流传着他们的事迹。但是有一点他们不知道的就是这几人并未死去,而是去了人族祖地,在人族祖地了修炼武学。而这七人同样不让人失望,武道领悟非常之高。再林霄给出各种资源的情况下,很快就突破后天成就先天,也就是道门的地仙之境。

当然了虽然他们现在修为还很低下,但是林霄和人族的三位始祖,三皇五帝却非常看好他们。说的他们七人在人族祖地的地位,却是很高的。也正是这样,这使得这七人更加努力的修炼。毕竟之前就是君主,就是霸主,怎么可能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

当然在七王的统治时期,以及七王之后,商朝灭亡,人族天下大大小小的国家互相吞并最后只剩下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七个国家的统治时期。人族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一大批圣贤。其中有九人最为出色。被人们称为九圣。

第一圣:儒家孟子,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第二圣:道家庄子,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提出了齐物论。

第三圣:墨家墨翟,墨翟认为,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第四圣:法家韩非,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五圣: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备而后动。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第六圣:阴阳家邹衍,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说明事物之间有着对立的关系。

第七圣:纵横家鬼谷子,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八圣:农家许行,依据产品的长短、大小等数量、质量规定价格,不赞成商人居中剥削,反对抬高物价的欺诈行为。反对不劳而获,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第九圣:杂家吕不韦,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这九圣被人们称颂,当然前两位儒家和道家的圣人不是两家创始人也是事出有因,这就是老子的阴谋,虽然被林霄提前防御了,但也是后果很严重。可以说老子也算是成功了。

老子自我尸转世成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并且在人族发扬光大,在人族之中声望非常之高,并且孔子也成为其弟子。林霄一时之间也没法消灭其道家学术,只能另想他法。最后想出了扶持自己人“庄子”又庄子成为道家下一任集大成者,慢慢销毁老子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也不能完全消灭。不过也算是成功阻击了老子的谋划,但是,老子虽然影响力被分化,但仍旧被很多人族认同。所以很多人都是认同修习道家学术。道家自此成为了人族的主流学说之一。

这让林霄很是头疼,而儒家孔子,因为很是尊重老子,并且通过孔子,老子的声望更加强大,林霄有些恼怒,便也扶持孟子,让孟子分化孔子。同样都是收效甚微,但是,人族祖地却是自动把这二人派出在外。只是接引以上九人为九圣。

老子因为是太上圣人老子的自我尸,自有去路,而且为了恶林霄和人族祖地,老子直接飞升成仙,去了天界天庭成为太上老君。而孔子就没那么好运了。只能如其他人族一样,生老病死,轮回转世。

而林霄有陆续扶持着法家,兵家等两家以作为分化儒道两家影响力的武器。虽然法家和兵家发展的也非常只好,但是,儒道两家却也是深入人心了。林霄也没有办法了,只能任由其发展了。

这次老子的谋划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直接在人族之内打下了道家种子,并且发扬光大,影响后世无数人族。其在人族的气运可以说比之人教也差不多少了。这让老子很是满意。而反观人族武道,经过这次百家争鸣的洗礼,可以说已经属于被淘汰的边缘。如今除了兵家之人依旧练武修炼以外,剩下的要么就是什么都不修炼,要么就是修道,修儒。

林霄再人族祖地,无可奈何,林霄与众人商量,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办法,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了。但是,想到不就之后,佛教大兴,林霄心中有了一个大单的尝试,那就是主动找到西方二位,商讨佛教大兴之事。以旁门佛教,来抑制倒道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