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亲舅舅
陈阿福拍着王氏的背说,“娘,我知道,我当然是我爹的亲闺女。若我不是我爹的亲闺女,他咋能对我那么好……”
把王氏扶去炕上坐下,又端来水,把帕子透了让她把脸洗净,慢慢劝解着。
看见王氏情绪稍微好些了,陈阿福又问道,“娘,我还有个亲舅舅?”
王氏哽咽着点点头,说道,“你舅舅叫王成,比娘小六岁。他一岁的时候,我亲娘就生病死了……”
她娘死之前,还拉着王氏的手说,“娟娘,你爹靠不住,你一定要想法子把弟弟养大成人,让他娶亲生子。”
七岁的王娟娘郑重承诺,会把弟弟养大。
母亲死后,她爹王老汉更加沉默寡言了,除了干活,几乎不说一句话。小娟娘就像小娘亲一样带着小王成,虽然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但姐弟两个还算合乐。
后来,王老汉娶了丁氏,姐弟两个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丁氏跟他们是同村的,都是仙湖村人。因为当姑娘时就喜欢跟后生们来往,让人家占占便宜得几文大钱,名声非常不好。特别是被人抓住她同一个有妇之夫在林子里搂在一起,名声就彻底臭了,一直到二十几岁都没嫁出去。
后来,她便勾搭上了王氏的爹。
丁氏又懒又馋,王氏的爹王老汉又懦弱。从此后王氏便穿不暖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甚至还要挨打。
穿不暖吃不饱王氏不怕,天天干活也不怕,挨打受骂都情愿受着,她就怕自己一个不察丁氏把三岁的弟弟卖了。
因为,她有一次偷偷听丁氏在跟王老汉吵架,说她嫁进了王家门却连一根银簪子王老汉都没给她买过。又说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起,还不如把王成卖去好人家,让他也有口饱饭吃。她那时倒没想着要卖王氏,因为王氏已经九岁了,可以干许多活。
王老汉没同意,说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若丁氏生不出儿子,自家连个传宗接代的人都没有……
后来,王氏不管去哪里干活,都会把弟弟带在身边。
一年后,丁氏怀了孕,看王成的眼神就更不善了,吓得王氏连睡觉都把王成抱得紧紧的。这时,邻村陈家看上了王氏,想买她去当童养媳。
丁氏听说有五两银子,笑开了花,这个价钱实在不低,是卖大姑娘和小男童的价钱。
王氏并不抗拒自己被卖,还想着若自己被卖能保住弟弟不被卖还是好事。她去陈家之前,给她爹和丁氏下了跪,说不要卖弟弟,等她大些就想办法挣钱拿回娘家养弟弟。
可是,两年后,丁氏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王财,还是偷偷把王成卖了。话还说得好听,家里日子不好过,让王成去城里过好日子。
不说王氏得到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连王家的几个族亲都气坏了。几个男人去把王老汉打了一顿,几个妇人把丁氏打了一顿。丁氏脸上的那条长痕,就是当时留下的……
王氏哭得泣不成声,陈阿福也跟着一起哭。
陈阿福搂着她说,“娘,阿福的病好了。从此后,我会一直护着娘,不许别人欺负娘,让娘一辈子幸福安康。还有我王成舅舅,等咱们家空闲下来,就让爹去仙湖村一趟。不回丁氏那个家,而是去那几位族亲家里,想办法打听我舅舅被卖去了哪里,咱们再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舅舅……”
她们正说着,陈名和大宝回来了。他们才得到家里打架的消息,赶紧跑了回来。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又看到母女两个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吓坏了。冲过来问道,“你们怎么样了?伤着哪里没有?”
大宝都吓哭了,拉着她们的衣裳直喊,“娘亲、姥姥,你们被欺负了,可怎么办。”
陈阿福抹了抹眼泪,说道,“我和娘没事。丁氏和王财来要银子……”
她把经过大概说了一下。但是,她没有说丁氏说陈阿福是陈世英女儿的事,这事等王氏私下跟陈名说吧。这件事他们到底选择跟自己说实话,还是选择继续隐瞒,都随他们。
陈名听了,也劝王氏道,“娟娘莫伤心了。阿福说得对,等年后,我就去仙湖村一趟,打探打探王成的下落,看能不能找到他。至于那对母子,以后他们再来,你连门都不要开。若乡亲们说闲话,我会出去说叨。”
王氏道,“弟弟已经被卖二十几年了,能打听到吗?”
陈阿福安慰道,“娘放心,咱们现在有银子,有人脉,只要得到一点线索,总会打听到的。”
王氏听了,又流了泪,双手合什祈求上苍,能让她找到弟弟。
陈阿福又说了这次大房,特别是老太太帮了大忙,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既然胡氏眼馋那些腌肉,就让陈名拿一半给大房送去,大概有个三十几斤。
另外,再把那坛人参泡酒送给老太太。那坛泡酒里的人参是上次杨明远送的,陈阿福去买了几斤酒泡上,又偷偷往里放了眼屎巴巴那么大的一点燕沉香木渣,又好喝又补人。老太太每次来了,陈名都会请她喝上半杯。以后再去买一根人参,重新给陈名和王氏泡一坛。
陈名听说把这酒送给老太太,眼睛都笑弯了。
还有,再给胡老五送五两银子和一坛小元春酒去,请他想办法时常去关照关照王氏的娘家。被胡老五惦记上的人家,想睡得香吃得香就不太容易了。
商量完,已经午后。陈阿福强打精神去厨房做面条,大宝不让王氏去烧火,一定要自己烧。而且,也更勤快了,烧火的空隙,又是递葱,又是拿碗。
吃过饭,陈阿福就领着大宝回新院歇息。大宝一直拉着陈阿福的手不松,似有什么心事一样。
陈阿福问道,“大宝怎么了,有什么事?”
大宝把头埋进陈阿福的怀里,哽咽着说,“娘,听了舅姥爷的事,我觉得我好幸福。以后,我一定会孝顺娘,孝顺姥爷,姥姥,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