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认父
听了七皇子的话,楚家人假意挽留了一番,高兴地把他送走。
之后,陈阿福去西厢把几个孩子领来上房。
老侯爷坐在八仙桌旁,楚三夫人坐在右边的第一个位置,楚令宣坐在左边的第一个位置,楚令宣的前面还摆了一个蒲团。
陈阿福摸了摸大宝的脑袋,轻声道,“大宝,乖啊。”
陈大宝是在那种情况下长大的,自然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最有利。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便顺从地走过去,跪在蒲团上给楚令宣磕了三个头,说道,“爹爹在上,儿子给你磕头了。祝爹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说完,把丫头递过来的茶碗举起来。
楚令宣把茶接过来抿了一口,说道,“好孩子,以后要好好发奋,做对朝庭有用的人。”
说完,一个丫头端着装有一尊红斐“鲤鱼跃龙门”摆件的托盘上前,楚令宣拿着摆件交给大宝。大宝起身接过,说道,“谢谢爹爹。”
他身后的夏月接过摆件。
这个摆件有十几公分见方,通透艳丽,一看就价值连城。陈阿福有些心惊,楚令宣竟然拿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一个孩子。
大宝又分别给楚老侯爷和楚三夫人磕了头,改了称呼,分别称为“太爷爷”、“三祖母”。
楚老侯爷给了他一个白玉飞马摆件,楚三夫人给了他一个极品羊脂玉挂件。
之后,大宝站在那里,楚含嫣过来给他曲膝福了福,叫道,“哥哥。”
大宝咧嘴乐了起来,笑容甜得像窗外盛开的那些花儿。他挺着小胸脯说道,“好妹妹,以后要好好吃饭,这样身体才能更好。再要好好孝敬娘亲、爹爹,还有长辈们。”
说完,又从秋月手里接过事先准备好的小牛发卡递给楚含嫣。
楚含嫣非常喜欢这个发卡,笑眯眯地接过来,让陈阿福给她戴上。
陈阿福笑道,“姐儿现在梳了包包头,不好戴这个发卡的。等到晚上姐儿把头发打散了,戴上才好看。”
楚含嫣听话地点点头,又纳闷地问,“姨姨,大宝……哥哥都叫我爹爹作爹爹了,姐儿也该给姨姨磕头,叫姨姨作娘亲啊。”
陈阿福红了脸,楚三夫人大笑道,“嫣姐儿着急了。你要等到明年你爹娶了亲,才能改口叫姨姨作娘亲。”
楚含嫣嘟着小嘴遗憾道,“还要等那么久啊,姐儿很着急呐。”
楚老侯爷哈哈笑道,“着急也要等,这是规矩。”
楚令智看到没自己什么事,着急了,说道,“还有我,大宝还没有给我这个五叔行礼呢。”
大宝又给楚令智躬身作了揖。楚令智还有心地送了他一个玉挂件,说道,“好侄儿,以后多陪叔叔在你家的儿童乐园玩,叔叔很喜欢。”
众人又是一阵笑。之后他们要回棠园歇息,说好晚上再来福园吃晚饭。
老侯爷和楚三夫人、楚令智,以及一些下人走在前头,楚令宣抱着楚含嫣走在后面。
陈阿福牵着大宝把他们送到门口,楚令宣从怀里取出一个荷包对陈阿福笑道,“送你的生辰礼。”
陈阿福道了谢,接过荷包。
楚含嫣也从怀里掏出一张小手帕说道,“姨姨,这是姐儿送你的生辰礼物。上面的花姐儿也绣了几针呐,”又嘟嘴把小胖手头晃了晃,“还扎了好几下,疼。”
陈阿福的心软软的,接过手帕看了看,上面绣了简单的几朵花,几片叶。她轻轻捏了捏她的小胖指头说道,“谢谢姐儿,姨姨都用上姐儿亲手绣的帕子了。不过,姐儿还小,等以后长大了再绣花。扎了手,姨姨很心疼的。”
楚令宣走到那棵柳树旁,又驻足回头,见一大一小还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他挥了挥手让他们回去,自己也转身向棠园走去。
楚含嫣纳闷道,“爹爹,为什么不多站站呢?姐儿想看他们。”
楚令宣道,“现在日头正大,咱们走了,他们才能回屋里。
陈阿福回了上房,曾老头就把礼单和礼物拿来了进来。
七皇子送的是一尊在灵隐寺请的紫檀木佛像,说是还请高僧开过光。陈阿福猜他指的高僧应该是归零和尚。楚老侯爷送的是一尊玛瑙雕花摆件,楚三夫人送的是一套金镶玉头面和两匹妆花缎,了尘住持也送了礼,是一串沉香木念珠。
陈阿福又把那个荷包打开,楚令宣送的是对翡翠镯子。她把镯子套在手上,镯子水透碧绿,显得手腕更是白嫩如玉。
她抿嘴笑了笑,把镯子抹下来,再把这些礼物及王氏一早送来的衣裳收好,看见大宝背着手来在她面前。她问道,“你咋还没去床上午歇?”
大宝把背着的手拿出来,手里捧着一张纸,说道,“娘亲,这是儿子送你的生辰礼物。”
陈阿福有些吃惊,说道,“儿子也给娘亲准备了礼物?”
大宝点点头说,“嗯,这是儿子偷偷画的,为了给娘亲一个惊喜。”
陈阿福接过那张纸翻过来,上面画着一个梳着丸子头的女人,女人牵着一个梳着冲天炮的男孩,女人低头看着男孩,男孩仰头看着女人。还竖着写了两个大字,永远。
大宝低头扭着小胖指头说道,“不管娘的病好没好,都是这么牵着儿子的。以前一直是这样,儿子希望以后也这样。永远,永远。”
这幅画既有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也有他内心深处的担心和期望。
陈阿福把他搂过来,欣喜地说,“呀,画得真好。谢谢儿子,娘很喜欢这幅图。”声音放得更柔了,说道,“是啊,以前,现在,娘都是这样牵着儿子的。但是,等你长大了,长得比娘还高了,你就要牵着老迈的娘了。那时,你不止牵着娘,还会牵着你的媳妇、儿女、孙辈,一长串呢。”
大宝想到那一幕,也笑起来,说道,“嗯,等娘老了,我就娶个媳妇回家孝敬娘,再让我媳妇多生几个娃,让娘含饴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