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车王

当然了,现在大家是看不到京剧里面的那些“粉戏”“脏戏”“机关戏”了,因为现在京剧是“国粹”嘛,所以自然不能再有这些东西!

可问题是这国粹不国粹的也不是人家京剧的本意啊,建国前的京剧那是相当的接地气,否则怎么可能连不识字的贩夫走卒都喜欢?难道现在大学毕业的咱们看不进去、民国时候不认字的反倒能看进去?这是因为咱们现在看到的压根就不是当年风靡京津的京剧,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京剧曲高和寡,搞得跟当年的昆曲似的!

这就有点像相声,最初相声也是撂地的艺术,建国之后在侯宝林大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庙堂,在马季大师的手上发扬光大成了电视相声,可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他就不适合捧的这么高,按照老郭的话说这就是剃头修脚的手艺,所以郭德纲将之带回小剧场、整理翻新传统段子,这才重新火遍全国,如果京剧真的想让大众接受,也应该走这条路,但是这样一来上面的领导和下面的“铁杆戏迷”能不能接受,就是另一说了!

就在唐宁胡思乱想的时候,“筱翠花”已经上场了,按照当时剧评家的说法:这筱翠花的“粉戏”,不必袒胸露乳,不必拥抱接吻,只是一个表情,淫荡之气便扑面而来,“其剔透入微,风光妩媚,不知其荡;若夫凶悍泼辣正宜以淫荡见长,唯其能荡,小翠花之所以可贵也”。

以《战宛城》一剧为例,他扮演的张绣之婶娘邹氏,仅仅出场几步走,伸个懒腰,捏捏胳膊,就把一个孀居夫人的深闺寂寞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前有“入帐”一段,邹氏和曹操同入罗帏,旦角把两只三寸金莲故意露在帐外,又在内剧烈摇动帐子,更俗气的表演,最后还要从帐中扔鸡蛋清到观众席,意味何在,不言而喻。

总之这出戏看完连唐宁这种直男几乎都起了生理反应,然后急匆匆的去浏览了一番大名鼎鼎的“八大胡同”,并在其中的王寡妇斜街调研了一宿。

到了第二天,唐宁觉得自己不能再瞎玩了,还是正经拉车吧,要不然这一百块银元不知道哪辈子才能赚到!

可就在他刚刚拉车到戏院门口趴活不久,就听到有人在喊:“嘿,车王来了嘿!”

这所谓的“车王”是当时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主儿!他的本名叫做晏森,是大清第十七位克勤郡王,标准的****!

可惜这位王爷有点倒霉,刚当上王爷没两年,清帝逊位,大清国就这么没了!铁杆庄稼倒了,晏森没了俸禄银子,自己平日大手大脚花钱花惯了,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八旗子弟那些玩意儿自己全活。什么架笼遛鸟,什么傍戏子,什么打茶围,什么喝花酒…..晏森全占了。不过好在没学会抽大烟,后来晏森也对外界说过,多亏了自己没学会抽大烟,要不这身子骨垮了,洋车都拉不了。

溥仪退位前倒是给了他不少钱和宝物,可这位****爷,转手就卖给了大栅栏的古董贩子。换了钱,照样该玩儿玩儿。过了没两年,这些钱早就用光了,便开始变卖祖业,晏森卖祖业和其他王府的公子哥儿不一样,其他王府都是先典当族下传下来的古玩字画,而后是御赐宝物,最后没辙了才打王府的主意。

但克勤郡王晏森不同凡响,卖那些字画古玩多麻烦,能换几个钱,要卖就卖大的。一出手便是卖王府,屋子那些玩意儿一块儿包圆全卖,最终这座****爷府被是当时的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买了。报纸把这事还登了出来,当时也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不过具体卖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后来有个老管家透露了点消息,说是差不多卖了10万大洋。

这个数在当年那可不得了,可这些钱才用了两年不到,克勤郡王晏森又缺钱了,如今房子卖了,再卖就只能卖祖坟了。

就这样晏森又把祖坟卖了,先把祖坟上百棵参天大树尽数砍伐,倒卖给木厂子,而把这块风水宝地则卖给了内务府的钟扬家。墓地之中有个乾隆御赐驮龙碑,这是乾隆赐给晏森先人福彭的,做工极为考究,曾被历代王爷羡慕。可这么一个祖上御赐的东西,晏森也给卖了,买主是少帅张学良。少帅将驮龙碑运往关外,竖立于老爹张作霖墓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报纸把这事也登了,一时间少帅成了孝心的典范,晏森则成了败家子的典范。

可这些钱,没过一年半载,又没了。令人纳闷的是,这么多钱怎么比流水没的还快,连晏森自己都说不清楚。如今什么都没了,再卖什么呢?只有卖苦力了。

等米下锅的晏森到车行领了件号坎儿,租了辆车,从此入行当了拉洋车的“板儿爷”。您还别说,晏森的生意还真不错,别看早先爱花钱,但是做事挺规矩,人斯文、车干净,又快又稳当,而且体格好,嘴皮子好,一边拉车一边跟人讲故事,而且还能拽几句洋文,雇他车的还有不少外国人,这跟“骆驼祥子”们明显不一样。

后来有记者瞧稀奇把他给登了报,结果买卖反倒不行了,人们得知他是前朝郡王,自然就退避三舍了,做过他车的人都后悔:“王爷拉车,咱也敢坐,这是折寿啊!”

如今拉车不行了,倒是得了个称号“车王”,只要他一上街,坐他车没有,追着看的人倒是不少:

“瞧!车王来!”

“嘿,瞅瞅人家,龙行虎步!”

“那可不,这王爷就是王爷,倒驴不倒架,就是不一般!”

“......”

PS:后来据说这事儿传到溥仪耳朵里面,也不知道是可怜他还是觉得这样给他们爱新觉罗丢人,于是派人将他接到了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