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

“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杂曲歌辞·暗别离】

江对岸是一片枯黄的芦苇滩,几乎有两个人高的芦苇仿若钩戟长铩,森然林立,因风吹低的芦苇互相摩擦,发出柔和的沙沙声,几只白色的沙鸥在其间飞进飞出。

此处东渡芜湖、北望牛渚,又位于庐江与九江二郡相会之地,位置关键,本该是正对着芜湖的一处紧要渡口,合该重兵把守。可眼下却荒芜得看不到一点有水寨驻扎的样子,甚至连一个船只靠岸的渡口都没有,以前此地犹有人烟,自袁术至淮南后,民政荒废,灾荒横行,江淮饥民大批南渡,这才造成了如今气象。

刘由略扫视了眼这片不受重视的江滩,斥候出身的他一到陌生的环境就会下意识的观察打量,他的目光也比常人更敏锐,所以当他的视线透过层层叠叠的芦苇丛往不远处张望过后,视线忽的一缩,像是发现了什么。可很快他又将视线收了回来,面色如常的冲刘晔拱了拱手,客气又疏离的说道:“前路迢迢,凶危莫测,刘君宜好自为之,自行保重。”

“承情,承情。”刘晔温和的笑着,也冲对方回了一礼。

刘由看到对方如此温和的态度,忽然欲言又止,这个精悍的军司马显然犹豫了会,但到底还是没有开口。他的任务是护送刘晔抵达江岸,此时作别之后,便携着护卫与船夫再度乘船扬帆,不一会的功夫便移到江心去了。刘晔若有所思的往江中那一动不动的扁舟看了一阵,然后带着两三个肩抗行李的苍头,沿着江岸慢慢朝西走着。

未走多远,芦苇丛中便密集的传来一阵马蹄声,江淮少马,跟盛产骏马的西北高门比起来,在扬州能同时驱策起十几匹马的,已经可以算是豪强了,就算一般的盗匪都没有这个待遇。

像是早有预料一样,刘晔在原地停住,很快便见到一行十数骑呼啸着从芦苇深处窜了出来。这十来个骑士无不是锦衣少年,仪表堂堂,为首一人更是体貌魁奇,一脸正派。

“什么时候来的?”刘晔也不客套,用一种熟人的语气说道。他将两手负于身后,显得毫无防备,一柄做工精致的玉具剑自然而然的从他腰侧探出白玉制的圆形云纹剑首,精致繁复的白玉饰、颜色暗沉的鲛鱼鞘,将这把大有来历的玉具剑衬得清贵无匹。

对方的目光全然不在这柄宝剑上,而是动作敏捷的翻身下马,几步迈至刘晔身前,开口便笑,语气像是埋怨道:“我在芦苇丛中特意铺设了蔺席来等你,酒温了又温,你却这时候才到。”

“多说了几句话罢了。”刘晔淡淡揭过,随口又说:“既然早就来了,适才何不露面?”

“我就想见见那孙家大郎的胸襟有多大,对你有没有歹意。”那人眼神不经意的往江上一瞥,正好瞧见仍随波飘荡在江上,不曾移动分毫的扁舟,扁舟之上,似乎有一人正站在船头往这边凝望。

他轻笑一声,伸手往后招了招,很快便有一个锦衣少年牵了几匹马来,接着又有另外两个少年策马往江边行去。只听身后的江水中哗啦啦的传来几阵水声,两三个赤条条的汉子从寒冷的江水里钻了出来,他们都是水性纯熟,在刘晔从对岸登船起行的那一刻便开始潜入水中跟随看顾。秋寒水冷,再精壮的汉子也抵不过刚出水的寒气,好在他们才打了几个哆嗦,便有人奉上厚氅与温酒。

在江心处的刘由远远地观望到了岸上的情形,背后突的升起一阵寒气,这一伙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跟在他们的船只周围,甚至连他们什么时候换气都不知道。幸好自己没有……

“不用逗留了,回去吧。”刘由知道对面江岸上的那一伙骑士没有恶意,是接应刘晔的之后,很快不再观望,下达了返航的命令。

“看起来孙伯符胸怀阔达,知道割舍卖好,其麾下却是未必了。”一脸正派的方脸文士沉吟道。

刘晔无奈的摇了摇头,群下妨主的事,在他幼年时便亲自经历过了,于今已经见怪不怪了:“仆之过,非主之罪,孙伯符的处境已经够艰难了,我还是少往坏处想好了。”

那人但笑不语,他知道刘晔用计,大小无错,最关键的并不是什么熟知兵法,而是善于揣度人心,兼之又绝顶聪明,所以许多人只要他有心去揣摩,便鲜有预测不准的。豫章的事情,那人也有所耳闻,知道刘晔很早就看出了孙策在其中担任的角色,但孙策既然没有与刘晔透露,刘晔也甘愿当个‘外人’。更况且,刘晔本来就不想掺和到这个争斗里去,他只想借着这个机会跃入朝中众人的视线。

对于好友的执意,那人不免再度感慨,江湖都已不免刀光剑影,何况是在庙堂之上,真的会有让他任意翱翔的一方天地么?

他伸手拍着刘晔肩膀,言道:“没什么好多想的,你既已脱身,以后都再无干系了。”

刘晔似是不想再继续谈论这个,接过锦衣少年牵来的骏马,翻身而上,与再度上马的那人并行于途,熟络的玩笑道:“子敬当真要一路护送我至汝南?我且听闻袁术对你屡次征辟,而你阖家资财也尽在庐江,可真割舍得了?”

那人正是刘晔好友,东城人鲁肃,字子敬。其人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眼看着天下将乱,便主动散尽家财,售卖屋舍田地。不吝钱财的召集乡里少年、结交江湖游侠,供给锦衣玉食、华车宝马。众由此感恩,以其为首,习击剑骑射,往来南山中射猎,讲武练兵。

鲁肃其家虽非二千石的高门,但也是地方豪强,兼之手握部曲,故而深得袁术重视。

“昔伏波将军马援答光武皇帝,曾道:‘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鲁肃穿着打扮、一言一行都以士人为标榜,但其声调与体魄却酷似武将,他低沉着声音说道:“袁公路行事但凭喜恶,乖张恣意,又不立无纲纪规矩,不足与谋事。至于江东孙策,你也见识过了,气魄与胸襟是有的,但格局却少了些,有时意气用事,不知怀柔,过于刚强……更何况,我全部家当,仅剩身边这数十骑,并两百多乡族老弱罢了。”

刘晔知道鲁肃家中的情况,也明白他所说的袁术与孙策各自的缺点,其实在他看来,孙策也不是不可辅佐,但是眼下既有了更好的去处,又何必追随一个前途有限、以后或许还要同侪共事的人物?故而他问这些,只是想知道鲁肃心里的意见,看他对江淮有无留恋之处,现在却是一问大白。

此事默契的揭过,刘晔心中有底后,嘴角带笑,揶揄道:“莫要哄我,子敬家中不是还有两囷米么?算起来应有六千斛吧?”

“你要就尽管搬去?”鲁肃毫不介意的说道,那神情仿佛给出的不是米而是沙:“来时我已预备好了,除了一路上粮草所需,剩余的我都命人放在原处,大开仓门,并放出话去,饥寒困苦者任凭自取,总比一把火烧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