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飕雾晦
“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
建安四年夏初,秋谷未出,但好在拥有冀州之后,大军短时间不缺粮草。五月底,皇帝趁张辽与袁熙、高干在河间大战之际,率领南北军及樊稠等部兵马出安平,沿漳水东进,直击南皮。在平原国的监军谒者鲁肃、中郎将太史慈也率于禁、李典等部兵马北上,连破重合、东光等县,在南皮城下与皇帝会师。
此时皇帝已知雍凉羌胡不成气候,遂不再顾忌,挥军直入,途中更是将凉州的捷报晓谕三军。军中将士这半年来多是忧心乡里家小,士气不高,如今知道家乡平安,全军上下当即就振作了起来。
南北军本就精锐,饶是南皮乃渤海重镇、袁绍起家之地,积粟十万,居然在一开始险些顶不住官军猛烈的攻势。袁绍不得不鼓起勇气登陴拒守,与几名将校喝令杀敌,这才勉强守住。大军退后,刘晔督造的霹雳车在城下一字排开,再度发挥了极具视觉冲击的作用,河北袁军从未见过这样犀利的工程兵器,一时吓得抱头鼠窜、哀嚎遍地,就连没见过此物的于禁、李典等将也是当时被吓了一跳。
李典白着脸对于禁咋舌道:“国家有如此利器、精兵,也无怪乎能振兴汉室。”
于禁也感慨道:“五年修养,便凭关中一隅,横扫天下。这是汉祚未绝,得天之助,还是国家一人之力?”
他们没有继续再说下去,而是默契的对视一眼,心里既是在庆幸城中被石雨洗礼的不是自己,又在暗自坚定早已选择好的立场。
“南北军今日上阵只是为了杀袁军锐气的。”在于禁等人后面坐镇指挥的监军谒者鲁肃目睹飞石如雨,轰飞无数砖石碎屑,早已看过霹雳车威力的他语气平淡的对太史慈说道:“南北军当用于野,接下来的攻城之战,还是要先留给于文则他们。”
太史慈自然懂得前期攻城的时候,就是要借此最大程度上消磨于禁他们这些外兵的实力,他如今统率的兵马也有不少,零零总总算起来有两万多人。这些人里除了跟他一起打过仗的校尉陈到还算认识以外,其余人都不是他的亲近。消耗他们的实力,做起来并不难,太史慈相信只要他一声令下,多的是人为了急于表现、昭示态度,会上赶着请求打前阵。
毕竟死的是兵,不是将,只要有功劳,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何妨?
只是让太史慈犯难的是,有个疑难需要与鲁肃拿个主意:“鲁君应当知道。陛下命我所节制的,实则可分为两部兵马,一部是于禁、李典等原属征西将军麾下,另一部则是关羽、张飞等原属刘侍中麾下。”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观察下鲁肃的神色:“鲁君,我不知陛下属意于谁,如何才好办事呢?”
“关、张是猛将。”沉默了一会,鲁肃看着太史慈会意的神色,忽然慢慢悠悠的转了话风:“所以厉害的,得先留在后头。”
太史慈抿了抿唇,他此时方觉不能以貌取人,本来看着鲁肃的面貌还以为对方是个忠厚老成的,谁知想法却也这么跳脱:“我知道了。”
你根本就不知道。
鲁肃不着痕迹的乜斜了眼太史慈,心里忍不住想着。皇帝心里有宏图壮志,爱惜将才,借由攻城的机会消耗这些人的兵力,只是为了打磨锐气,方便以后任用驱使。他们这些人里要是有人想改换门庭,效命于皇帝,就一定得出死力表态。舍不得部众、不肯出死力的,日后自然会当做立场不坚定、被皇帝逐渐边缘化。而舍得付出代价、用实际行动来与以前划清界限、证明自己另投新主决心的,自然会在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
这段时期的攻城,就是皇帝在借此考察于禁、李典等人能否堪用。至于关羽、张飞,他二人与刘备情同手足、恩若兄弟,辗转颠沛也不曾背弃,可见这不是寻常办法就能分化的。所以在皇帝眼里,关张二人身上的标签其实比于禁等人的还要牢固。
看着得到授意后的太史慈命人去请诸将会议,意气风发的样子,鲁肃觉得幸好对方是从皇帝身边出来的,不然这一身武略就白费了。诸将在帐下聚齐后,太史慈当面授予机宜、分派指令。由李典领兵两千配合将军樊稠进攻南门,于禁则与路招等将率兵四千进攻东门,至于关羽、张飞、陈到等部则按兵不动,充当后备。军令既下,诸将纷纷领命而去,鲁肃也亲自绕城而过,赶赴城北的皇帝军营中,将此间做好的安排一一奉告。
“这样的布置就很好,南皮虽大,但到底不如邺城坚固。袁绍虽为主将,但麾下坚守之心也未必比得上昔日邺城守军。”皇帝手上捏着块磨刀石,正仔细擦拭着一柄长剑,这柄剑虽然剑格上的白玉被磕破了一角,略显残破,但看他珍惜小心的程度,显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子敬你来之前,樊稠立功心切,要请战做先锋。看他勇猛敢战的份上,我已许他三日之期,这三日由他主持攻城。”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一顿,将手中长剑微微抬起,从侧面看过去,那柄长剑的剑刃虽然锋利,但仍是有不可磨灭的划痕。皇帝叹息一声,他的本意似乎也只是将剑刃重新磨锋利,至于其上的划痕,倒是不在关注之列了:“这三日他要怎么攻城,就怎么攻城。我已嘱咐了刘子扬,这回也同样嘱咐你一声,让太史子义他们多让着些。”
像是刚看了剑锋的缘故,皇帝的目光里有几分寒意,这意味不明的神色让鲁肃一时难以揣测。他能通过自己的才智与观察,看出皇帝对于禁等将分化收服的心思,却由于对长安朝堂缺乏全面的认知,竟是看不出某人如日中天的背后,竟隐藏着汹涌的危机。
鲁肃下意识的认为樊稠是当朝太尉、外戚董承的亲信,所以皇帝任用也是理所当然:“臣谨诺。”
“你回南城时,再替我传句话下去。”皇帝此时磨好了剑,将其稳稳的插进一只崭新的鲛鞘中,鞘上缀着暗色的翡翠,除开那缺了一角的白玉剑格以外,被剑鞘遮住了划痕的长剑立时变得华贵起来。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剑交给一帮侍立的穆顺,再又看向恭敬候听的鲁肃:
“先入城者侯,赐千金。”
这句话仿佛是一碗补药,顿时让全军上下齐齐振奋起来,有出战任务的恨不得现在就趁夜色登城作战。不仅是普通士卒被激发出了对封侯爵赏的狂热,就连将领们也都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可谁知到了第二天,天色突然昏暗,黑云从天边滚滚而来,霎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已经立下军令状的樊稠不肯浪费时间避雨休战,催促着麾下部将、以及分布在南城、西城的于禁、李典等将合力攻城。在隐隐的雷鸣声中,将士们身披轻甲手持斫刀,在主将的号令下发起总攻。
因为风力太大,许多守军根本无法在保持身体平衡的条件下拉开弓弦。箭矢被风吹去了准头,樊稠率大军趁势攻上城墙,挥刀乱斫,在城头展开血战。樊稠自持甲厚,冲入城头阵中乱砍乱杀,在他身上,凉州人剽悍的作风显露无遗,哪怕身中数创也浑然不觉,依旧继续砍杀。他一连砍倒了十余个人,大呼畅快,正要指使麾下随他厮杀,一声怒雷突然在头顶炸响。
大雨如注浇下,狂风呼啸,竟都朝着城西的方向吹过去。樊稠被风雨淋得满脸是水,刚抹了一把又立即被风雨淋上,这个时候,鲜血已经顺着铠甲从他里面的戎衣浸出来,一片血红。他眼前的景象模糊了一下,樊稠登时心惊,连忙趁着昏暗的雨色朝着四周胡乱挥舞几下斫刀,便在亲信的护卫下二话不说,匆匆撤离。
剧烈的暴雨像是天漏了一样,后续登城官军越来越少,袁军开始趁着大雨展开反击。虽然于禁在东城是顺风,作战处境不利的是袁军,但作为主将的樊稠在西城吃了亏、匆匆铩羽以后,于禁也不敢冒险恋战,顺手砍下一名袁军校尉的头,便指挥着部下退了。
这一战在皇帝看来简直虎头蛇尾,樊稠丢下千余人不顾,匆忙撤离,折损最多;于禁步步稳慎,很大程度上保全了实力,损失最小。本来能一举克敌的战斗全因为暴雨而不得不中止,樊稠心里惊惧,这一回失败可不是上回在魏郡那么好糊弄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失败的樊稠不敢怠慢,当夜在皇帝御营外跪伏请罪,最后皇帝还是好言劝慰了他一番,让樊稠继续戴罪立功,等雨停再战。
在劝慰樊稠的时候,皇帝曾冷不防的说过一句让樊稠心惊胆战的话:“我记得你麾下多是凉州兵马,精锐自不用说,怎么今日在城头上还没来得及退下来,就一战而降了呢?”
樊稠吓得差点吐露实情,他的精兵在当日早被张郃、蒋奇二人伏击歼灭,如今大都是败退时从附近坞堡劫掠强征的部曲青壮,数量虽然与当初持平,但战力已是明显下滑。这个变化自然瞒不过皇帝身边那一群谋士良将毒辣的眼睛,樊稠强颜说道:“当时有暴雨雷电,天威可怖,纵然是末将都有些腿软,遑论其他?”
“喔。”皇帝似笑非笑,对他扬了扬手,示意他退下:“既如此,那你去吧。”
樊稠离开之后辗转反侧的想了一夜,认为自己的事情迟早会瞒不住,尤其是当日亲手打败他的张郃,如今已经投降、归张辽统率赶往河间。如果他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那么樊稠讳败的事迹就会立即暴露出来。他思来想去也没有办法,最终还是只能将主意打到贾诩身上。
“贾公当年仁义,在长安城下救过卑下一命,卑下这些年无以偿还。如今事急,却还想来寻贾公开解,实在是万死!”樊稠当年投机取巧,抱上董承大腿以后便与贾诩拉开了距离。如今又厚颜相求,让他先是不断反省自责,然后再说明来意:“眼下我已犯大错,还望贾公看在朝中凉州人式微、立足不易的份上,顾念点当年共事的情谊,救卑下一把!”
贾诩眯缝着眼睛,沉静的面容让人看不出丝毫情绪,对方夤夜造访,看似鲁莽,其实早已存了逼迫之心。此时若闹得皇帝、或是其他人知道了,贾诩就与樊稠脱不开关系了。他心里气恼,语气却仍是温和从容:“你且起来,我等凉州人势力孤单,本该同声共气。这些年你虽与我疏远,但却使我少了许多猜嫌,我倒是该谢你才是。”
樊稠愣了一愣,竟分辨不出对方话里的真情假意,他只顾着道:“还请贾公救我一救!”
“诶。”贾诩无奈的叹了口气,任由他跪伏在地上,轻声说道:“我救不了你,但别人能救下你。”
“贾公是指太尉?”找董承出手帮忙确实最好,但长安到这里千里之遥,一来一回又如何赶得及?樊稠将自己的考虑如实相告,又说道:“太尉援手难伸,在下也只能央求贾公你了!”
这话说的实在是不明智,若非贾诩心里已有定计,此时更是帮也不会帮他的:“你虽是犯了一件事,但却需要做两件事才足以挽救。第一件在于长远,就是写封言辞恳切的信,将事情说清楚,托人带去长安,请太尉看在唇亡齿寒,以及曾经同为袍泽的份上出面相帮;第二件则在于眼前,此次攻城正是大好机会,一旦攻破南皮,就是大功,那时将功折罪,我也好在天子身前为你美言几句。”
樊稠听后高兴不已,可他又面有难色:“可是末将麾下的精兵折损过半,要说攻城……”
言下之意,还是想让贾诩为他出破城之策。
贾诩帮人帮到底,顺口言道:“于禁、李典、关羽等将骁勇,彼等的兵马在这三日之期里,不是都任你调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