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章
原时空历史上,美国并没有做好任何的战争准备,这里边固然有军费削减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受到孤立主义的影响。
其实看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人的反应,就可以知道美国人不是不愿意打仗的,所以哈尔西的那句宣言般的话,才会在美队中引发那么大的赞同:“杀死小鬼子!只有死了的小鬼子,才是好鬼子!”
扭转美国人心里的孤立主义需要时间,但战争准备却是可以提前进行的。
自从亨利第一次进行秘密报告以后,美国国内的很多政治集团就开始组建各种各样形式的智囊团,研究未来社会发展走向,以及国际社会趋势,就有不少的团体提出,未来究竟是谁来主宰亚洲的问题,这些团体不约而同的对日本在华夏的发展,引发了深深的担忧,于是就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社会结构和各阶层政治态度,更激进一些的就如同亨利一样,开始对日本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为美国以武力解决日本问题而做准备。
所以说,亨利的很多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行为,相反还是比较和缓的。
这期间,大量的美国专业和非专业间谍涌入日本和日本势力最强的华夏东北,让小鬼子很是头痛,这些美国人都是以商人的身份进入上述地区,大肆打听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而且每每都有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人员陪同,要不就有其他国家商人、政客、学者什么的陪同,让日本人是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抓,就有美国外交人员抗议,其他国家的知名人士抗议;不抓吧,很多日本的情报就被这些人获取。
以日本总想脱亚入欧的心态来讲,对于任何一个白种人都是不敢轻易得罪的,况且自一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停滞,还需要大量的外国资金来日本投资或者是进行贸易往来,获取日本必要的资源。
不过,让日本政府稍微放松了一下的就是,这些美国人离开之后,美国也加大了对日本出售废钢和石油的数量,倒是有点意外之喜。其实,这倒不是这些美国人有多好心,而是摩根旗下的一个只能团提出的建议,就是要让日本放松对美国的警惕,那么就要提高对日本的出口,一方面掠夺日本的贵金属,一方面增强日本对美国钢铁和石油的依赖性。
只要控制好日本国内的石油和钢铁储备,美国就等于是扼住了日本的脖子,到时候,日本就算不愿意听从美国的摆布,也能决定日本对美国开战的时间!
这就是阳谋!
从日本的钢铁和石油的来源看,日本最主要的钢铁来源就是华夏东北,石油是来自印尼,除了这个来源,其他的就是美国!现在,美国就要加大钢铁的出口,一方面可以给国内的钢铁行业找到销售对象,增加美国的收入;一方面可以降低日本对矿产的需求量,同时废掉日本初级钢铁冶炼的能力。
一旦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钢铁和石油的禁运,日本要从图开始初级钢铁冶炼,就要将恢复钢铁产能的时间拖后,而寻找新的石油来源,仅凭印尼的石油是不够的,而新的石油来源也需要时间,另外,还有哪个国家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对日本出口石油呢?欧洲的德国还需要从苏联购买石油,那么日本可能吗?
就凭英国国内的fangng情绪,现在还作为英国小弟的日本,呵呵,敢从苏联买石油?看他的英国爸爸不断了他日本的资金来源?!
只要日本不能立刻获得钢铁和石油的资源,留给日本的唯一一条路,就是从美英当中杀出一条血路!不然,也只有因为石油和钢铁的短缺,最后被英美两国活活憋死!
这就是阳谋之下的掩藏的窒息战略。美国人里除了亨利华人他的智囊团之外,也是有很多明白人、聪明人的!
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很多人也抱有同样的看法和主张,就是先让德国恢复其经济,随着经济的恢复,感觉一战时受到侮辱的德国一定会试图恢复其军事力量——现在德国和苏联开展的军事和经济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管是德国还是苏联,都不是铁板一块,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人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做出出卖情报的举动,原时空历史上,苏联就在1927年和1929年分别有一个飞行员和外交人员叛逃到英国,向英国情报机构出卖了德国和苏联的军事合作的情报。
但是,英国和法国的情报机构就只会等着苏联的叛逃人员把情报送上门来吗?答案是:不会的。
仅英国的外事部就早已得到了苏德之间的军事合作的情报,了解德国派出的人员数量等情报,但对于合作的地点则不是很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那就是喀山!
而法国和比利时的情报机构更容易从德国得到相应的情报,因为有很多的德国人在为法国和比利时工作,很多时候,法国和比利时是可以看到苏德合作的清单的。
之所以,德国和苏联的合作没有引起英法等国的强力反弹呢?就在于德国有一个伟大的国防军司令官——冯·泽克特将军。
这个后来被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将军,不仅一手将德队精华保留了下来,还曾经成为常凯申的军事总顾问,为常凯申打造出了一支强悍的德械师!
泽克特在和苏联的合作当中,派出的兵种规模都只有几百人,在英法两国的眼里,可以说是人数很少,不成气候,有了一战时期动辄几百万人战斗规模的两国,认为区区几百人,根本就无法在大规模战争中取得什么成果。
这才是英国和法国没有当回事,对苏德合作反弹的原因。
一直到了1931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英国,才开始提出对苏德军事合作的警告,而德国也趁机中断了两国的军事往来,但关于军事工业的贸易还照样进行。
然而也正是因为英法忽略了这几百号人员的军事交流和训练,仅仅装甲兵一个兵种的几百人,就代表了几百台坦克的车组,以二战开战之初德国装甲团的编制来说,一个装甲团会编制四号坦克52台,三号坦克51台,以及轮式车辆313辆,摩托车53辆,所以,几百人就代表了至少三个以上的装甲师!
而等到1939年闪击波兰时,就已经扩充成六个装甲师了!到了进攻法国时,六个装甲师就变成了十个。
所以,就是被英法忽略的这几百个苏德军事交流的人员,未来就给英法带来了无可忽略的损失!
说起德国装甲兵,就不能不佩服泽克特将军在部队没有装备的时候,进行的训练模式。不仅是装甲兵、炮兵,就连最基础的步兵训练都是一样,泽克特的办法是让士兵将自己当成是班长、排长甚至连长来参加演习,班长发出的口令都是汉斯一班去左翼,卡尔二班去右翼这样的。
利用这种办法,泽克特将一支只有十万人规模的德国国防军打造成了至少是十万名士官的队伍!一旦扩军,十万名士官就是十万个班长!以德队一个班十个兵的简单计算得出的结果就是100万军队!
如果加上原来退役的士兵和军官重新恢复兵役,那么德队可以轻松恢复到300万人以上的规模!
按照德国人口计算,不包括后来占领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德意志人口是6600万人,如果算上,德意志人总人口则达到八000多万。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总共动员了1500万人的兵力,这里边还包括了300万人左右的外国志愿兵,包括北欧挪威、瑞典,西欧的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等国的小胡子的拥趸。
仅以德国本土动员的1200万兵力来说,至少有一半是曾经服过兵役、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再考虑德国人传统的严守纪律的性格,德国被称为欧洲第一强军,就不是吹的。
但并不是有了纪律严明的士兵就可以成就强军,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士官,才能执行上级安排的种种作战任务——士官被称为“士兵之母”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看看德国陆军步兵进攻战术,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着机qiang火力支援、压制展开的,士官作为班长,是步兵班进攻的核心和指挥者。
所以,泽克特一手打造的国防军,就成就了未来德国陆军的骨架。同样的,不会管是德国还是日本、苏联,在失去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和士官之后,战斗力下滑的都非常厉害。不过与德日不同的是,苏联拥有更多的人口,能够通过不断的牺牲,大浪淘沙一般积攒下足够的士官,才能够在僵持过后,形成fangng德国的战略优势。
日本则是受老兵和有经验的士官损失影响最大的国家。日本的征兵制度是按照地域进行征兵和编成的,一个师团只会在一个地区征兵、补充,这就造成日本越穷的地方人越少,而初期的战斗力越强,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人力的消耗,最后也是越打越弱;而人口密集的地方,往往都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这里的人口的野性也就很弱,作战意志和战斗力也就比不过穷地方出来的师团,但往往这些地方编成的军队也是存活率最高的。
其中的典型就是在大阪地区编成的第四师团。
第四师团的代号是“淀”,编成地点就是日本商业最发达的大阪,除此之外大阪还编成了第二十五师团“国”,第三十四师团“椿”,第四十四师团“橘”,第六十八师团“桧”,第九十四师团“威烈”,第一零四师团“凤”,第一三二师团“振起”,第一四四师团“护坂”,第二二五师团“金刚”。
第四师团是日本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甲种师团,全师团编成有两旅团四联队的主力,还附加有炮兵、骑兵、辎重兵等附属兵力,总人数在2八000人左右。
第四师团最基本的部队是第八联队,在日本历史上,第四师团并不是一只鱼腩部队,在日本西南战争当中,第四师团也曾经因为作战勇敢和伤亡惨重,得到过明治天皇的嘉奖,“勇戦剧闘ご嘉赏”的敕谕,可不是二战期间日军某个方面军或者总军司令官给予的嘉奖能够相提并论的。
不过可能就是这一次战争的惨烈,让第四师团从此开始萎了下去,开始被日本军界称为“第一窝囊废师团”。
从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这个师团就没有捞到过主攻任务,从来都是辅攻和助攻,并且在关东军、华北日军、华中日军、东南日军之间调来调去,最后还有一个联队被转归第二十五师团隶属,原来的甲等师团变成了三单位的乙等师团。
当二战结束的时候,第四师团是驻屯在泰国清迈的,当日军的其他投降的部队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回到日本时,这个师团回到日本时,全师团官兵都是容光焕发,身体健康,让所有去港口迎接的日本人都大吃一惊!
综合八年的全面战争,这个师团是日军里伤亡最少、装备物资保存最完整的部队。更有甚者,这些第四师团的士兵已经回国除役,就跑到美军驻地门口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了。
与第四师团相比,日军最善战的所谓第六师团就不一样了,有金陵大usha在前,几乎所有的华夏部队遇到这个师团,就像立刻红了眼,全部都是奋不顾身地往上冲,结果这只所谓的强军,也是日本军队在华夏损失最惨重的师团之一,就连由第六师团的后备士兵组成的第一零六师团,都成了华夏军队疯狂打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