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章

第一零六师团在华夏参战以来,一共遭到三次惨重的打击,其中最惨重的就是万家岭战役,几乎被华夏军队全歼,并自此之后,就丧失了全部的作战勇气。

包括第一零六师团的母部队第六师团在内,以及与第六师团一样野兽的第十八师团,都是一样,在屡遭华夏军队的奋勇打击之下,老兵和基层士官损失惨重,战斗力也是越来越弱。

在缅甸战役的第二阶段,华夏远征军fangng胡康河谷的时候,新三十八师一个师加新三十师两个师就击溃了日军第十八师团,加上新五十师的增援配合下,日军第十八师团最终折戟在缅甸,几乎被全歼,就连发布作战命令的官防大印都被华夏军队缴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就看其在战争中给华夏军队造成的损失,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给卖家造成的损失,就可见一斑。

可见,人口的多少关系到可以动员兵力的多少,而士官、老兵作为军队基层的骨干,也决定了军队整体战斗力的优劣。

相比日军,华夏军队没有充足的后备役,也就没有足够的受过训练的士兵补充,于是老兵和有经验的士官也就越大越少,依靠大量的壮丁进行补充的华夏军队就会付出更多的伤亡,然后才能得到足够的老兵和基层士官作为军队的骨架,这也就是为什么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后期鲜有主动反击的作战,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

而当民党军队得到美国的物资补充,挑选出大量的部队接受美军的武装和训练之后,依靠这些从全军抽调而来的老兵和士官,就迅速组成了一支战斗力的部队,在缅甸打了翻身仗,并且在湖南雪峰山战役中也击溃了日军进攻部队三个师团。如果没有美军的武器补充,在没有了充足的老兵和士官,估计雪峰山战役还会打成以前战损比!而芷江基地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呢。

所谓谋大事者,在谋一世,而不在一时。

亨利现在做的就是进行长远的规划,并且留有足够的容错余地。只要大战略不出错,即使出现细节方面的问题,也会在大势之下,被一一解决,不会改变既定的未来。

只要确定了未来的发展不会偏离既定的规律,亨利再做的就是不断补充细节,比如南洋一带的水文地质情报就是属于必要的准备。

美国未来是会反击菲律宾的,那个战役无关战略形势,而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和多人都对麦克阿瑟一力主张fangng菲律宾不满,就比如尼米兹,但是为什么麦克阿瑟能说服罗斯福?就是因为麦克阿瑟并不仅仅是从军事角度出发,才建议发起fangng菲律宾的作战的,他是站在了战后政治格局的角度来考虑的。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放弃攻击菲律宾,而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然后坐等菲律宾日军投降,那么菲律宾人会怎么想?“啊,你们美国人放弃了菲律宾,逃走了,现在有能力帮助菲律宾复国,你们又不愿意!你们美国还是那个主张民族独立,给予殖民地自觉的国家吗?还是你们自己标榜的伟光正吗?”

失去了菲律宾的民心,那么别的国家呢?美国还怎么实现领导世界各国的愿景呢?!

所以,菲律宾是必须要打的,还要赶在日本投降前,解决菲律宾的日军,而不是等待他们自己投降,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即使付出再大的伤亡,也是在所不惜的。

同理,盟军在欧洲登陆之后,解放巴黎的部队,也是由勒克莱尔领导的自由法国麾下的装甲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所有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都要有其国家自己的军队负责某一个关键的作战任务,并要进行在首都的阅兵。

就连苏联在攻克华沙之战中,都有大量的波兰军队参战,这就塑造了盟国的解放着形象。

有趣的是勒克莱尔在收复巴黎的时候,他的隶属关系已经由巴顿的第三集团军转入了蒙哥马利麾下,但这位骄傲的法国将军依旧宣称自己是巴顿的部下,让蒙哥马利来了一个大红脸。

就像亨利主张的“先亚后欧”战略,都在很大程度上跟政治关联密切的。

最主要的是,要给华夏军队一个打出国门、彻底击败日本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苏联的影响在华夏扩大,也才能有机会从华夏抽调大量的部队进入欧洲作战,不仅是削弱民党的军队数量,同样是考虑到未来的华夏内战。

只要常凯申的精锐部队被羁绊在国外,常凯申就没有和红党开战的勇气!虽然这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是后来还是希望两党之间不再爆发内战,内战耗损的只会是华夏自己的根基。

马六甲终究是不会停留太长时间的,这几个月都在马六甲一带的活动,已经引起了英国远东舰队的注意,并且有一艘小型巡逻艇已经来到船队的位置询问了,如果不是船上都是美国人,估计英国巡逻艇就要上船检查了。

是时候离开这里了,打捞完毕的二十五搜沉船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再多就可能不是收获,而是累赘了。

按照事前的安排,亨利带领五条船离开马六甲、离开菲律宾,向湾湾和日本方向驶去。

亨利选择的航线是经湾湾外海,绕道日本四岛北上,利用太平洋暖流,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然后再转向夏威夷。

这条航线也是未来日军偷袭珍珠港选择的航线。

所以,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是从夏威夷群岛的西北方向发动的,而其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则是继续向东飞行,然后从瓦胡岛的东北方向发动进攻,而瓦胡岛的东北方向,一直以来就是美国飞机从西海岸飞向瓦胡岛的空中航线。

正因为如此,瓦胡岛上的雷达预警装置才没有及时发出警报,让日本航母舰载机轻松飞到美军机厂上发动攻击,造成了大批战斗机被击毁在机场跑道上,只有少数被安排在隐蔽的小机场上的战斗机得以起飞,总数大约不到三十五架,而起飞的美军飞行员也有三架被当场击落,飞行员牺牲,但也击落了九架日军飞机。

亨利这次就是要考察一下太平洋暖流的实际情况,不如暖流的速度,以及给舰艇带来的速度的加成,好方便计算日军攻击的时间,到时候好及时的将航母撤离瓦胡岛。

亨利把自己的宝都压在了航母上,不仅要让航母留在珍珠港,吸引日军的注意,还要在日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再提前一天的时间,将航母从珍珠港撤走,让日军扑空。至于战列舰,亨利到并不是过于看重,反而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才是亨利看重的未来航母舰队的主要保护力量。

不仅是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还有中途岛。

日军为了寻找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决战,特地准备了中途岛海战,希望以攻击中途岛来吸引美国海军主力舰队来援,然后由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或者重创美军航母,消灭美军的反击力量,从而给日军拿到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所以中途岛附近的海上情报,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事实上,中途岛战役时,美国海军就因为没有清楚地侦察到日本海军航母的位置,而险些功败垂成,虽然击沉了四艘日军的主力航母,一艘重巡洋舰,以及大量的有经验的日军老飞行员,而美军自己也损失了一艘航母,和三百多飞行员。

虽然是一个大胜,但同样也可以说是一次惨胜。不过由于美国的后备人力实在是非常的充分,可以轻松补齐战争中的损失,所以,美国承受得住,而日本因为资源不足导致无法及时补充战损的飞机和飞行员,自然承受不了损耗。

于是在中途岛一战后,日军航母舰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最终在马里亚纳战役,被美军彻底消灭了战斗力。马里亚纳战役之后,日本空军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只有自杀式攻击的“神风攻击”了。

于是在二战之后,众多的“军事家”们的评论就是日本人缺乏战略理论,也没有战略眼光。

但是,要想一想,战略这玩意儿,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能玩的出来的吗?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国土狭小还没有粮食,要怎么搞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那么不要脸的贴上去,不就是为了不用在国防问题上大量支出资金,而且还可以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科技水平吗?

事实上,这就是日本的发展战略!

可惜的就是,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起来之后,日本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痛,重新开始膨胀了起来,竟然敢宣称“二战我们打不过美国,但我们可以买下美国!”这种狂妄的话。结果,东京“广场协议”一huai,日本立刻被打回原形。不仅在美国购买的标志性的产业被低价送回美国人的手里,就连日本本土的经济都进入了迟滞和倒退——十年的时间!被称为日本丢失的十年!

如果按照日本战后傍着美队大腿起家的政客们的战略,日本是不应该那么早的暴露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然后被美国人一次一次收割。而是应该积攒实力,最后一举掀翻美国人的统治。

可惜的是,日本人最终还是目光短浅的多,并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就好象“九一八”事变时期的石原莞尔。石原莞尔就是一个日本军队里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石原莞尔并不主张鲸吞华夏,而是主张蚕食。因为日本太小,而华夏太大。所以,以日本的人力资源,是无法一口吞下华夏的,只能利用时间,一点一点进行吞并华夏的工作。

然而,日本军队里更多的是野心大、更狂妄的眼高手低的东条英机一类的人,最后,石原莞尔被排挤出来日本军队的最高层,让日本最终走上了鲸吞华夏的道路。

由于战争所需的军事物资里的五个大项:钢铁、煤炭、粮食、石油和橡胶,日本从华夏可以得到的只有前三项,而石油和橡胶的产地并不在华夏,所以,这就迫使日本在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后,就必须立刻发动战争,夺取夺取南洋的资源的原因。

实际上,华夏没有石油的论断,也是美国实行的战略之一。

华夏真的没有石油吗?从洛克菲勒开始大规模合并美国的石油公司开始,就不断地有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勘探专家来到华夏进行考察,后世李四光提出的沉积学找石油的理论,实际上在1八30年就开始萌芽了,到1八94年,这一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形成,这也是未来所有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

换句话说,最早在1八94年以后,美国的石油勘探就能够利用这一理论。东北,勘探队来过,也认为有石油,但是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与含油层只差了两百多米的距离,就可以发现了,但是勘探队没有继续,而是离开了。相信有石油勘探经验的人,是可以分辨出勘探打出的土层到底有没有石油的踪迹吧?

说起来,那会儿正好是日本发起了对清帝国的战争的甲午年,可能就是因为日本表现的锋芒毕露,才让来自美国的石油勘探队伍再也没有来过东北。同时,从此以后,几乎所有的石油专家都在宣传华夏是贫油国,没有石油的理论。然后日本就同样的上套了,虽然也进行过石油勘探,但由于日本的技术水平更差,所以也就连个石油的苗子都没有发现。

自此之后,日本的石油来源全部来自于印尼和美国,而来自于美国的更是占了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