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口吐真言

十载星斗俯人世,道不尽,变化长,孩童更衣成爹娘。

十载时间,如昙花一现,却又让人忘记良多。

村中走了一户人家,开始的时候,在茶饭之余,还偶有提及,羡慕嫉妒恨皆有之,却抵挡不住光阴冲刷。

最后被一件影响人生的大事所覆盖。

当年的孩童,已是十五六,该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了,村中妇人早已活络了起来,到处打听谁家闺女吃苦耐劳,孝顺父母,若是符合,那家人的门槛可要遭殃了。只不过,门槛遭殃,家中妇人,皆笑脸相迎,喜笑心田,只不过没看见家中闺女的那一抹黯然。

用他们的话说,读书不行的,认识字就可以了,还是务实劳作好,过几年给家中生几个大胖小子,这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故此,镇上读书人被叫回了家中,三媒六证,六亲九邻,递帖盟约。在家中父母之命之下,草草嫁娶。

谁叫天命不由己,只叫凡人糟粕去。

雷八某走的前两年,王小莽与秦允和惶惶度日,那双眼睛,可能是恨透了门,每日皆盯住不放。

春去秋来,第三年,雷八某的信件出现在了他们手中,信中大多是讲述自己过得很好,叫秦允和他们无需担心,还问了问自己的纸豆腐,叮嘱他们不许输了。

一年两三封信件,就这样度过了六载,今日又收到了信件。

那来镇上,书院学堂之中,秦允和正在看一封信件,王小莽也在其中,只不过,这是在学堂之上,相隔较远,故此才没有一同观看,只不过那偷视的目光早已暴露了他。

已过十载,秦允和早已长大,只不过,在书案之下,还有那儿时的玩具:纸豆腐。

望着手中信件,秦允和笑意爬满脸庞,有点消瘦的脸颊,今天感觉格外的精神,小心叠好信件,秦允和就轻放在了书案之旁。

午中闲眠之时。

“来给你,王小莽。”秦允和走到王小莽身旁坐下,把雷八某的信件,递给了王小莽。

“雷八某,问我们讨媳妇没有。”看完信件,放置于书案旁,王小莽望着秦允和说道。

“你父母,不是给你物色了一个吗?怎么样,说你讨媳妇了,气气那个家伙?”秦允和听完王小莽的话,打趣道。

“不想娶。”王小莽转过头去,望着窗外,又说道:“我想去找雷八某,看看他。”

“好呀,但是你父母同意吗?”秦允和也看向窗外说道。

“能同意,说我升学了。”王小莽回应道。

“行,这次授衣假之前,给书院先生说,就行了。指考学问,你能行吗?没有书院的书帖,我们可升不了学。”秦允和问道。

“行!”

“那好,就这样说定了。”得到王小莽的肯定回答,秦允和也是同意道。

五年前,秦允和与王小莽,被村中蒙学堂老先生,推荐到镇上读书,说是符合书院条件了。

蒙学堂老先生便书书帖一封,交于他们,故此,秦允和与王小莽,就在这间书院开始了读书经历。

周国有镇,名为:那来镇。取自那里而来之名,此镇南北贯通,东西有大山而靠,镇中有一河流,

名曰:细河。

细河不细,养一镇俗人,俗人虽多,在那细河旁,却有一批读书写字,学学问之人。在细河旁边有一书院,沿河而建,占地百亩。镇上有得而不识,观之不解之书本时,皆向这里的学生先生求教。

因沿河而建,故,书院名为:细河书院。

此镇青砖瓦房大片,偶有高楼亭阁独立,镇中一片繁荣,几多笑容在镇民脸上,其中还有那花柳巷,让人流连忘返,好不潇洒快活。

细河书院,大院之中,有两书生站立,身穿白色粗布麻衣,脚穿布履,一头长发用纶巾束于头顶。

其走廊两旁,有书生几多许,在那低声密谈,交头接耳。

“王小莽,秦允和,你们是否确定进行升学之试!”

大院之中,有一教书先生,立于大院之中,负手而立,看着两人,严肃的说道。

“是,先生。”两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那好,执弟子礼,拜先师,答学问,可有异议。”教书先生再问。

“无异议!”两人作揖答道。

话闭!教书先生振袖行礼,向大院之中的先师雕像,跪拜而下,秦允和与王小莽亦是跪拜而下,行那弟子之礼,拜那至圣先师。

礼毕!教书先生立身而起,说道:“秦允和。”

听到自己的名字,秦允和上前一步,弯腰作揖。

“王朝败亡之根本,在于何?”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秦允和立身而起,思索而后,回答而出。

听到秦允和的回答,教书先生思索后,给出了回答:“可!”随后,轻轻挥了挥手,让秦允和退下。

“王小莽。”

“天下民不聊生之根本,在于何。”看见秦允和退下,又看见王小莽向前,教书先生问道。

“在于乱,在于战,在朝堂之中,奸佞之臣横行;在朝堂之外,贪官污吏滋生。在于忠良之臣死于非命,在于朝堂之上,昏庸无道。”

“荒谬!”

一声厉呵!听到王小莽回答的教书先生直接打断了王小莽的回答。

“那你可知这细河书院,是何人说设,这太平盛世,是何人所治,这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何人所给,按照你的意思,这天下早已千疮百孔,那还有这些。”听到王小莽的回答,教书先生早已气愤,直接逼问王小莽。

“只不过是先人种树,我辈乘凉而已。那税收早已压垮穷人,我周朝三百余年,先辈时期,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至我辈,早已千疮百孔,民不聊生,这天下奸佞当道,谁人还敢提及言论?”面对教书先生的质问,王小莽只是平静的回答。

“愚昧!愚不可及!我看你再多学几年。”听到王小莽的回答,教书先生甩袖而去。

“王小莽?”秦允和走向前去,轻声叫道。

“没事,大不了,这书不读了。”王小莽平静道。

“好,好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我看不错嘛,这世道,还有人敢口吐真言。”

正准备安慰王小莽的秦允和,还没说出口,就听到了这突然出现的话语,这让他们连忙寻声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