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原白朗(上)
白朗,河南人,乙未革命爆发时他还在家务农,由于其对吃人的旧社会一向深怀不满,革命军打到河南后立即就投军了,由于作战勇猛,国内统一后获得了推荐进入开封的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有很多所,而陆军大学就一个。接受培训,完成后升任骑兵连长。之后新生的中国获得了较长时期的和平,为了不浪费这段时间,李晖要求陆军大学增加招生名额,对军中30岁以下的连级干部加强培训,公元1873年出生的白朗幸运地刚好赶上。
不过,就算得以入学,出身贫寒、投军前还是个半文盲的白朗还是不可避免地被自己薄弱的文化基础拖了后腿,毕竟陆军大学所教的内容远比士官学校要更加高大上,而其原本最有信心的实战演习,也因为白朗不遵守演习规定而被取消了成绩,差一点就不能毕业。之所以说是差一点,是因为白朗本来按规矩是不能毕业的,但他却幸运地得了贵人相助
演习成绩被取消后,如果是其他学员,估计只会自责不该投机取巧,但白朗却坚持认为错的是死板的演习规定,因为演习既然是为了模拟实战,自己的计策在实战中又不是没成功过,为什么不能用?于是,就算心里其实也不抱什么希望,白朗还是写了一封意见书放进了校里的公共信箱
白朗写信其实只是为了出口恶气,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半个月后,就有陌生的军官来宿舍找他,说他的意见书已经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不过碍于篇幅,里面说得不够透彻,所以希望白朗能够去武汉一趟。白朗不知此事是福是祸,只能忐忑不安地踏上了前往首都的列车,抵达后他才终于知道,那位上级领导竟然是举国上下敬若神明的国家元首李晖!
虽然对那些历史名人比较在意,但李晖也并没有刻意地去收集,像冯玉祥这种进入了自己眼帘的顺便提拔一下也就是了,白朗历史上的名气没那么大,叫这个名字的又实在太多,若非因为这份言之有物的意见书,李晖恐怕永远都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其实已经在自己麾下了。
白朗历史上的名气虽然并不算大,但一个只读过一年多私塾的农民,又没有严密的组织支持、正确的纲领指导,居然能够在北洋军如日中天的时期带着最多时也不过两万人的乌合之众在二十余万北洋军围追堵截下转战数省,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告失败,令主持围剿的段祺瑞焦头烂额,其军事天分绝对是难得一见的。李晖没遇到也就算了,遇到的话又怎么可能放过?
不过李晖从来都没不是天赋决定论者,比如冯玉祥,若非在军校时期的成绩实在出色,肯定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平步青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段祺瑞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事实上,真正让李晖对白朗重视起来的还是那份指出了中国陆军演习脱离实战的意见书,虽然只是发泄一下憋屈而没写太多,白朗却已经将最主要的问题都指了出来,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想出了改进的方法!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能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的人很多,但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就很少了,这也正是李晖讨厌喷子的主要原因,白朗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无疑是一个真正的杰出人才,而且以他的经历,应该还有很大的培养潜力。也无怪乎李晖会难得地派人将其召来当面考校,甚至还难得地留他吃饭。
得知陆大和海大公共信箱中的信件、李晖都会抽时间亲自过目之后,白朗对这位开国领袖的敬仰更是难以言表。不过他却不知道,其实李晖只看那些筛选过后的,之所以没漏掉白朗投入信箱的那份,主要还得感谢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认真而又没有私心,当然话说回来,这本来就是生化兵最大的优势所在。
不过,就连李晖都没有想到的是,白朗敬仰归敬仰、崇拜归崇拜,却并不因此盲信盲从。之前就着军事演习的话题讨论的时候还没看出来,等到李晖谈出了兴致与其聊起其他话题之后,两人之间很快就争论了起来
产生争议的是李晖之前萌生的以类似成吉思汗西征的战法来对付美国的战法,白朗认为成吉思汗当年的成功有着难以复制的时代背景,想要拿它来对付后劲十足、而且学习能力极强的美国这里引用了李晖自己对美国的评价,肯定会吃大亏。
“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了保证后勤和机动性,采取了一人八马的奢侈配置,这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为什么其他人做不到呢?一是没有完全统一草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马匹,这是次要原因二是这样做需要分出很多人力去专门照顾马匹,将会大幅削弱部队的组织力,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白朗的这番评论立刻引来李晖的反驳,“照你这么说,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战斗力应该会遭到严重削弱才对,那为何他们还能一路所向披靡,完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远征?”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西征过程中遇到的敌人跟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相比,实在太弱,即使蒙古骑兵只能发挥出一般的战斗力,也一样可以横扫,那这种战法削弱自身战斗力的缺陷就没太大关系了,而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后勤和队伍机动性的优势则凸显了出来,使得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能够一口气打到欧洲”,白朗自信从容地回答道,然后说出了一个让李晖都不禁张大了嘴巴的结论,“也就是说,这种战法虐菜时有奇效,但如果敌人不比自己弱多少的话,这么干就是找死了。既然您认为美**队会变得十分难缠,为何还要用虐菜的战法对付他们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