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极致4——空中幽灵!
无论设想如何,这会还得进行转场到茹科夫后的第一次试飞。
刚才林俊刚到的时候,技术员们已经对整架飞机做了系统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原本年轻设计师们还不放心其木质机身是否能够承受动力强劲的喷气式发动机,担心木质蒙皮会在空中爆裂解体,但照目前的情况看完全没有问题!
这架飞翼不仅仅大部分蒙皮是胶合板结构,它的机翼边缘也采用了全木结构,所有相对重要的机翼边缘用的是薄木板和树脂压制合成的强化胶合板材料,只有在发动机喷口附近等位置采用金属材料用以承受高温。
而在最重要的翼尖,倒是采用了高强度航空铝合金,整架飞机被刷上了暗灰色,在林俊看来实在是具有做夜间轰炸机的潜质。
因为林俊的突然到来,试飞时间被推后了半小时,伊留申科和盖达尔向林俊介绍了飞翼的驾驶特性——最麻烦的是它的油门推杆,“原始”的DP-1-2发动机的加减速必须严格按照“档位”来,不然就有空中“放炮”和彻底熄火的危险。
自己“当年”飞苏27,林俊这会绝不想飞装备了DP-1-2发动机的新式飞机,相对于几十年后的战斗机,这简直就是“玩命驾驶”!
但新技术就是在冒险中不断成熟的,就是明知道它的危险和可能出问题,但飞行员们都希望获得这样性能优异的飞机,更不用说试飞员们——他们似乎就是为了试飞而生,像伊留申科,根本就不在乎所要冒的风险。
还好前两年苏维埃的喷气式动力设计走了个很好的发展轨迹:先完善动力,再去考虑它的载机,而不是倒过来。这让DP-1完善了不少,至少不会隔三差五的出问题,达到一个最低技术要求指标。
就像眼前这架飞翼,按照年轻设计师的理解,大概全寿命也就是进行30至40次大航程出击,加上训练时间和地面试车,全寿命使用期间将换一套发动机——也就是说一架飞翼在寿终正寝时刚好把第二套装上飞机的两台发动机大修后的使用寿命用完。
30至40次出击,两套180小时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加起来也不到400小时,这在几十年后是很难想象的,简直就是浪费资源!但在这会看来很正常,连一线战斗机的平均使用寿命都到不了200小时,本来就是消耗品。
二战中能完成40次轰炸任务的远程轰炸机是幸运的,连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17机组只要完成25次出击任务就要感谢上帝,苏维埃年轻设计师们的设想已经有点“理想化”了。更不用说这架飞翼使用的大部分是木质材料,简单的厂房里就能进行制造机体进行总装,成本相对低廉。
就是使用的是两台喷气式发动机,这成本和工时同B-17一类的全金属大型轰炸机相比还是要便宜得多!B17航程还赶不上这架飞翼,更不用说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
这会航程超过3000公里的就算是远程战略轰炸机,那这架飞翼也能算是战略中型轰炸机,最大载油状态下的载弹量也到达一吨,作为一架总重9吨多点、翼展只有16米90的的“小飞机”,它的性能足以自傲了。
不过,这可靠性还是令人担忧,没法和B17类的飞机相比,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一年,苏联空军才可能获得一支喷气式飞翼组成的轰炸机部队,更未知的是到底行不行还是个问题。
不过一旦在43年初拥有这样一支轰炸机部队,统帅部想轰炸任何作战半径内的战略目标都可以成为现实——载弹量比不上彼-8一类的庞然大物,但它便宜、制造方便!
按照苏联航空模式,只要发动机供应能够保障,那很快这种飞翼就能满天飞!
不过还有个问题一定要在明年天气回暖就进行——要建造足够的大长度钢筋混凝土跑道机场,它和“伊-20”可都用不了草坪。
这会林俊脑子里也有了个盘算:飞翼是不可能完全代替常规布局飞机的,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能让几个数据冲昏了苏联航空业的理智——它的杰出性能在于活塞式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中间的一个空挡——一旦喷气式发动机普遍在各航空强国普及,它就变得没有什么优势,反而飞翼的那些缺点会尖锐的表现出来。
上午十点半,万里晴空,只有极少量高空碎云,适合飞行。
林俊上了中央塔台,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跑道头上的那架飞翼。
巨大的噪音随着两台喷气式发动机的启动传来,飞翼这次只装载一半燃油,而弹仓是空的:试飞得一步步来,急不得。
塔台玻璃似乎都在颤抖,这声音对于机场上很多人来说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它转场降落的时候虽然很多人都听到了那怪异的声响,但显然比这要小得多!
大部分人不习惯,而林俊是非常惬意——这和在研究所实验台上听到的喷气式发动机试车声有很大不同,在林俊听来是如此的亲切和熟悉: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动力!
在两台DP-1-2的推动下,飞翼开始加速滑跑,越来越快,终于机轮离开地面。爬升不是林俊当年喜欢用的极跃升,而是平稳和缓慢的加速爬升——DP-1-2可没法和苏27上使用的AL-31F系列发动机相比。
飞翼逐渐从视野中消失,对讲器里传来伊留申科的报告:“飞行姿态平稳,发动机运转正常,高度1800,航向270,正在爬升。”
突然,另一个对讲器里传来声音:“塔台,塔台,我是雷达站,目标从监视器里消失了!我们无法进行跟踪,请核实!”
雷达站不知道伊留申科刚刚进行了报告,认为试飞失败,连忙报告——这样的好天气里在目前的高度从屏幕里消失,唯一的原因就是飞机失事!
“伊留申科,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飞行姿态平稳。”通话器里传来的声音让所有人放下了悬着的心,“好,随时报告情况,保持联系畅通。”
两架米格1型高空高速战斗机已经跟着飞翼起飞,为的是观察其飞行姿态,战斗机飞行员报告也是一切正常。
卡尔希波夫再次呼叫雷达站:“继续搜索,启动附近所有雷达进行搜索。”
空军上将一转头,对边上的一名中校军官说:“你立刻去雷达站,不要留下任何隐患,做好保密工作,严禁所有人对外透露这件事,除了核心研究人员,对其他内部人员也不准提及,否则军法严惩!”这话显然也是对塔台里的人说的。
他看到林俊严肃的点点头,林俊同意大哥的做法:那个派去的中校自己认识,学院里负责全面保卫工作的老同志,做事严谨值得信任,他去雷达站监督让人能放心。
卡尔希波夫脑子反应的很快:雷达站是绝对保密的单位,里面的同志也信得过,更不用说这次进行试飞的是绝密飞机,保密级别已经提到最高。但这会他还是觉得不够,要给雷达站再打打招呼——他们迟早会知道,那架飞机并没有坠毁。
要进行试飞,还少不了雷达的配合。
设计师们的心都再次提了起来:在高尔基他们派出了观测机,但没有雷达——突然之间他们明白:自己在无意中造出了一架雷达监测不到的“隐形”飞机!
雷达的作用这里的所有人都明白,这项新技术正在改变空战的格局,基本不再有突然出现的空袭,不用说都能理解“看不见”的轰炸机意味着什么!
波里卡尔波夫的内心也是有些激动,因为这太令人意外了,绝对是惊喜中的惊喜!
总设计师同志脸都憋得红红的,林俊注意到后对他说:“波里卡尔波夫,有没有给它取个别名代号?”
“连试验代号都还没来得及定,空军委员会也还没批复,研究所里只是取了个非正式代号“大三角”。”
“编号你们自己定,我看有个外号很适合它——幽灵!”
林俊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