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奕欣神色一紧,抬头看向我。

我毫不相让,看着他,不由分说:“‘国耻日’一定要定,你回去立刻着手准备!”

“……是。”他虽仍然面露犹豫,但还是答应下来。

“妹妹,但这洋人……”慈安也有些不安,嗫嗫地说。

我坐回去,笑着放缓了语气,道:“姐姐不必担心。烧杀抢掠,无论怎么看都是罪大恶极,洋人们最重法典,岂能不知?只是他们狼子野心,既想做****又想立牌坊,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自圆其说。他们不是最爱‘讲道理’吗?我们就跟他们好好讲讲‘道理’!文字游戏,一向都是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把戏,不是么?”

我笑看向奕欣,他神色一动:“那……我们跟洋人们签订的合约……”

“虽然签约乃是迫不得已,而且条约里面也多是不利于我们的条款,但毕竟我大清国是承认了此事的,若中途反悔理亏的就是我们。洋人们若是以此为借口再启战端,我们可消耗不起了啊……”我长叹一声,“这事也只能先忍下了!”

奕欣心下大定,道:“如此,则臣有把握让洋人们在‘国耻日’一事上发不出半点声音来!”

我点了点头,笑道:“六爷一向精明能干,国家大事交给你,我们也放心。你说是吗,姐姐?”

慈安亦点头道:“是啊。妹妹你放心,有六爷和七爷在,洋人们猖狂不了多久的!”

我看了看他们兄弟俩,抿嘴一笑。

解决了烫手的山芋,我倒是有些闲心,好奇起来。同样野心勃勃的老七,在老六的阴影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呢?

“那上谕的事儿就这么办了。六爷还有什么事么?”

奕欣摇了摇头道:“臣已无下文禀奏。”

慈安于是又看向奕譞:“七爷呢?”

“臣有一事请奏。”他说着,双手呈上一本奏摺。

看到奕欣诧异的脸色,我便知道奕譞上这本奏折肯定没给奕欣说过,心中暗道一声:“来了!”

慈安从太监手中接过奏折,翻了一下,便问道:“七爷要奏请什么?”

“臣奏请设立洋枪队!”

“洋枪队?”我和慈安异口同声脱口而出。慈安一脸茫然,我却是心头猛地一跳——

果然奕譞此人不简单哪!

“妹妹,你知道这洋枪队是什么东西?”慈安听到我的语气,于是问道。

她久居深宫,不像我一直帮助咸丰处理政务,对政治、军务多少有些了解。于是笑道:“姐姐,如果我没理解错,这洋枪队便是学洋人,用洋枪洋炮来组织的军队,是吗,七爷?”

“正是。”奕譞忙躬身答道。

慈安一连恍然,点了点头。

我又对奕譞问道:“七爷,洋枪队不是去年先帝爷在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吗?怎么这会儿又要建呢?”

咸丰十年,流亡到上海的美国人华尔趁着太平军攻打上海的机会,向苏松太道吴熙进言建立洋枪队,协助清军防守。吴熙听其言,委托其代为筹备,这便有了清朝历史上第一支“洋枪队”。

“太后英明。”奕譞躬身道,“可是如今所谓之洋枪队,不过是洋人的洋枪队而已,仅有千余人不说,而且武器装备都是洋人们淘汰下来的东西,极为落后。他们的对手也不过就是太平军那些乌合之众,取得一点小胜也亏那华尔敢说自己战无不胜?”他轻蔑地一笑。

“最重要的是,所谓之洋枪队,全由欧美人担任将领,我大清士兵只不过是他们的炮灰而已,朝廷更是无法对他们进行任何有效的控制。如此军队,有、不如没有!”

奕欣此时插言道:“老七,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何你不先跟我说说?”

奕譞笑了笑说:“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而已。六哥你国事繁忙,朝廷的事儿、皇室的事儿全赖你一人做主,没必要拿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去烦扰你!”

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弄得奕欣想发作也找不到借口。

我笑着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七爷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七爷的折子,就先放在这里吧,等我们细细看过之后,再与你们商议。”

“臣遵旨。”奕譞抱拳道。

慈安将奏折放到案几上,又问:“七爷还有什么事么?”

“臣无事禀奏了。”

于是慈安道:“那今儿个就到这儿吧。你们都去吧。”

奕欣和奕譞跪别道:“臣等告退。”

慈安和我点了点头,看着他们相继而出。

不知不觉间已经天大亮,我看了看有些昏昏欲睡的同治,心疼地对他的贴身太监得宝说道:“你带皇帝去休息一下,一个时辰之后到我宫里来。”

“喳!”得宝打了个千儿,牵着同治的手说,“皇上请随奴才来。”

同治对我和慈安道了别,两人这才走了。

我目送着他们离去,便把注意力放回到眼前的奏折上来。

“妹妹,你看……是不是七爷对我们有什么意见啊?”慈安皱着眉头,问。

“姐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诧异地看向她。

“你看,这洋枪队的事,他似乎没跟六爷商量过呢!而且百官的奏折,一向是先呈交军机处,然后才递进宫来给我们,他却不声不响自己带进来了。这……”

我笑了起来,劝慰道:“原来姐姐是担心这个!照我看,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怎么说?”

“六爷确实太忙了啊!他是议政王,总领着军机处,又是内务府大臣,还管着宗人府,这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拿主意,七爷不想烦他也是正常的。再说了,七爷不是说这还是个不成熟的主意吗?呈交军机处就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想必七爷的意思,也是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参详参详罢了!”

“唉,希望如此吧!”她叹了口气。

“定是如此的,姐姐就放宽心吧!”我笑着。

她是巴不得奕欣、奕譞不和的。现在明摆着他们两兄弟都站在我这边,所以对她来说是个莫大的威胁。虽然我并没有表现出排斥她的意思,但对于她来说,如果奕欣、奕譞兄弟反目,她就有可能争取一个过去,这样我们之间就又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了!

我心里思忖着,拿起奕譞的奏折,对她说道:“姐姐,七爷以武略见长,这份折子想来也是有些说法的,姐姐先看看吧!”

她皱起了眉头,说:“妹妹,还是你看吧!你曾协助先帝爷处理奏章,想是能看出些名堂来的,我却一点都不懂,看了也白看。”

我也不勉强,点点头道:“也好。那就等我看完了,再跟姐姐说吧!”

“如此甚好。”

我微微一笑。

就跟我的预料一样,慈安只关心自己太后的位子是否稳固,能享荣华富贵就好,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真的能够掌握朝政。而对于我来说,好好儿养着她又有什么所谓呢?只要让她安安稳稳当她的太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她“人形图章”的作用,为我铺桥搭路了!

回到储秀宫,军机处早已把今日的奏折呈上。这些奏折一向都是我先批阅过,然后交给慈安看看,盖章就行。然而中国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不断,送上来的奏折没一个是报喜的,看得我虚火上冲,直想一把火把它们都烧了!

好在这些折子多已经由奕欣批阅过,注上了些见解和处理之法,才没有把我给累死!由此也显现出奕欣的精明能干来,虽然他的一切意见都是以清王室的利益为出发点,但难得的是能够最大限度顾全大局,尤其在对外事务上更显现出令人吃惊的敏锐性。办洋务、通商、师夷长技以自强,种种见解,不负他洋务运动第一人的称号!

我脱下朝服,换上便服,便坐到桌边拿起奕譞的奏章,皱着眉头打开。

刚要细看,却听见外面说,皇帝来了。我不由微微一愣,一个时辰原来这么快就过了!

站起身来,便见同治蹦蹦跳跳走进来,房里的人顿时都矮了一截,跪下行礼。小皇帝不管不顾,径自跑到我身前,叫了一声:“给额娘请安。”

“好!”我笑着抚mo着他的头,对周围的人说道,“你们都起来吧!都出去,我要跟皇帝单独说会儿话。”

“是。”众人应着,鱼贯而出。

于是房间里只剩下我们两个。

如今载淳已经六岁了,给他请了奠基的老师李鸿藻,教些启蒙教育。而我则每天抽出至少一个时辰的时间,让他跟着我学习,自然不会是之乎者也之类的八股,那对于治理国家一点作用也没有。我要教他的是数理化,从小就让他开始接受这些新事物,同时也打好自然科学的底子。在我的设想里,他以后的教育绝对不能跟以前的帝王一样,而是第一个接受系统科学熏陶的皇帝。而只有当皇帝都开始重视科学的时候,全国上下才能形成一种风气,摒弃陈旧的八股教条,注重于务实的实用科学技术,中国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技术兴国!

幸好载淳还小,跟所有的小孩一样,对那些文绉绉的之乎者也一点也不感兴趣,反倒对我所传授的理化之数喜欢至极,对他来说,千变万化的数字游戏自然比枯燥无味的之乎者也来得有意思多了!

教了一个多时辰,得宝进来说李鸿藻已经等在上书房了,我这才让载淳离开。临走时他还依依不舍,看来我小心翼翼引导他对数字的兴趣效果昭彰。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擅长于感性思维,中国的文字优美,唐诗宋词、名人绝句俯仰皆是,却唯独缺乏逻辑思维,更不擅长以数字说话。历来中国的统计,便多是笼统之数,什么“大约”、“左右”、“上下”……模糊其辞,根本无法给人可靠的依据,也导致中国人对数字大多没什么概念。

现代科学讲究的是论证,以大量的事实数据为基础,要求精确、全面,这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是并不相容的。要让中国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发展科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观念,以数字说话,讲究精确,这在已经读成了书呆子的文人们中可想而知几乎是不可能任务!要想达到目的,就只能从娃娃抓起,对我来说,就是从娃娃皇帝抓起。

轻轻叹了口气,我目送着载淳走出储秀宫,这才再度拿起奕譞的奏折。我细细看着,慢慢对弈譞的主张有了个系统的了解,不由微微一笑。

奕欣、奕譞兄弟都不是平常人,以他们的能耐,要是使用得当,何愁不能振兴中华?

对于奕譞所奏,我自然是赞同的,但却不好立刻答复。一来太快答复便显得我太看重奕譞了,难免引起奕欣的不快;二来也要压着奕譞一些,免得他争功心切,再像咸丰朝那样弄出个朋党之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

每日一更(虽然今天迟了,汗~~~~~~~~),求收藏+推荐~~!!^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