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让人苦恼的“参政院”
罗剑和史可法都没想到刘宗周老先生会赶到江阴来,更没想到刘老先生一来就指着罗剑的鼻子骂开了。
“罗兴华,你到底要把扬州领往何处?商船被扣,就应该派人前去交涉,你派如此庞大舰队前去,到底是何用意?我大明国都如今还在鞑子手中,你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对海外大肆用兵,真是不知所谓!”
没等罗剑反应过来,跟着刘宗周一起来的一帮人也都指着罗剑纷纷指责起来,弄得罗剑尴尬不已。
现在的刘宗周也同朱聿键一样,是扬州的“参政”之一,老先生当了“参政”之后劲头十足,对扬州的每一件事都不放过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次舰队前去日本,并没有召集这帮“参政”们商议,这让刘老先生十分不满,竟直接追到江阴来了。
“蕺山先生勿恼,咱们回去慢慢说好吗?”史可法一见,赶紧上前拉住了刘宗周。
“史宪之,你现在也变了,罗兴华一意孤行,你竟不知劝阻,如此对海外穷兵黩武,又岂是我大明之福?”
刘宗周把矛头又对准了史可法,弄得史可法只得尴尬地笑着。
扬州参政院成立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参政一职当初是只是为了安排朱聿键的权宜之策,没想到后来来到扬州的“名人”越来越多,象前前东阁大学士高宏图、姜曰广、前吏部左侍郎吕大器等人都来到了扬州。
这些人中一些是对扬州的发展极感兴趣,觉得大明的未来就在扬州,有些是以拜访永王朱慈焕的名义来扬州,还有一些是因为史可法曾经是东林党人来而来的。
总之,这些人来了扬州之后再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对这些人的安排曾经让罗剑和史可法头疼不已,象刘宗周、姜曰广、高宏图等人以前在崇祯朝就是朝中重臣,后来在弘光朝也曾担任要职,扬州目前是没法给他们安排职位的,最后只得暂时给他们安上“参政”的名头。
没想到“参政”多了起来以后,竟渐渐形成了一个以德高望重的刘宗周老先生为首的圈子,罗剑干脆给他们弄了个参政院,让他们可以参政议政,一个多月以来,这些人多以“清议”为主,也没有更多干涉扬州的政务。
罗剑没想到这次出兵日本竟把他们给招惹来了,面对刘老先生的当众指责,罗剑有些话又不好明说,只能咬牙受着。
好在此时终于有人站出来帮罗剑说话了,此人也是参政之一,正是弘光朝前吏部左侍郎吕大器。
“蕺山先生,我不知道你要我们前来竟是指责大都督和督师,如果知道我就不来了。”吕大器以性格刚躁而著称,说话向来是不大掩饰的。
“俨若(吕大器字)你是何意?你觉得他们如此对海外用兵乃是应该的?”刘宗周有些诧异地看着吕大器。
“当然应该,咱们的商船在日本被扣留,如果没有一定的武力,谁能前去把商船谈得回来?这个事我觉得兴华和宪之做得没错。”吕大器很干脆地说道。
听到吕大器如此一说,朱聿键也在旁边附和起来,这让刘宗周尴尬起来,他没想到内部首先出了问题。
“就算没错,也应该先知会我们参政院,否则要我们这个参政院干什么?”要让刘老先生服软基本不大可能,这不刘老先生又找到了一条理由。
“蕺山先生,这次是罗剑没有做好,下次我们一定注意了,有重大行动之前,一定知会参政院,蕺山先生你看如何?”罗剑终于找到了台阶,赶紧上前说道。
“这还差不多。”
听到罗剑的话,刘宗周也觉得有了台阶可下,这才放过了他们。
回到扬州之后,史可法就直接到了罗剑府上。
“兴华,我说你非要弄出这么个参政院来,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吗?”史可法埋怨罗剑道。
“宪之兄,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啊?这一大帮名人来到扬州,咱们不闻不问总是不妥,也只能这样安置他们,没想到他们真的参起政来了,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以后走着看吧。”罗剑无奈地说道。
“我说你们干脆把他们改造成参议院或者议会算了。”正坐沙发上看书的柳兰听到两人说的话,抬头说道。
“参议院和什么议会跟参政院有啥不同?”史可法问道。
“呵呵,柳兰指的参议院同参政院可是大不相同,这参议院权力可就大多了,如果是柳兰说的那种参议院,咱们扬州所有的重大安排必须经过他们的批准方可实行。”罗剑简单地介绍道。
“那不行!真要那样岂不全乱套了?咱们整天在家里闹吧,也别提什么把鞑子赶出去了。”史可法一听,连连摇头说道。
“是啊,这种参议院的方式肯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不能让他们捆住了我们的手脚,现在还不行!”罗剑也是坚决地说道。
“我看你们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柳兰笑着说道。
“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现在咱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把鞑子赶出去,这个目标没有完成之前,所有的民主化进程都不在我的考虑之列了。”罗剑说道。
“我就担心有些事情到时候是你们无法左右的呢。”柳兰提醒道。
“是啊,柳兰说得有道理,兴华,今天发生的事情就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这个参政院现在真让人头疼啊。”史可法点头说道。
“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坏事,在重大军事行动上咱们不能让他们左右,不过一些政事倒是可以让他们参与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也能减少我们失误的可能性。”罗剑思考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麻烦事情很快就来了,以刘宗周为首的参政院随后就向大都督府提出要求,他们要有自行扩大的权力,换句话说,参政院的参政以后不能由大都督府批准,而由参政院自行决定成员的增加或者减少。
罗剑和史可法加上柳兰又是商讨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参政院的这个要求,但是也给他们设了一些限制,比如总人数不能超过多少,不能干涉大都督府的军事行动等等。
考虑到参政院的一帮人无所事事,罗剑和史可法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其中的大多数年龄不到五十的一些参政都安排了职位,让他们多做些实事,少些清谈,即使参政也能说到点子上。
对朱聿键的安排让大家煞费苦心,王爷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担任地方官员,而其年龄在一帮“参政”中算是最年轻的,精力又特别好,每天东家走走,西家串串,话题大都是围绕着永王,这让罗剑和史可法很有些担心。
最后罗剑还是一狠心,把朱聿键安排到新设立的海关署长位置上,大明朝廷可没这个官职,因此不那么敏感,大家也都能接受。
新职位让朱聿键大感新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新部门的筹建当中,再也不到处乱窜,总算安份下来了。
本以为松了一口气的罗剑和史可法都没想到,参政院很快又闹出了大动静。
事情是《扬州周刊》引起的。
起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宗周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对扬州新政里的“官员财产公开”这一条进行了抨击,让人送到报社让刊登在报纸上,但却被《扬州周刊》的六位编辑集体给否决了,这让刘老先生大怒。
大怒之下的刘老先生气得在家大骂《扬州周刊》,说他们挂着“正义与良知”的羊头,却卖着“蛮不讲理”的狗肉,自己的正义之言竟不得伸张。
骂完之后的刘老先生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自己也办一份报纸,你的报纸不登我的文章,我就自己登出来。
刘老先生的主意得到了大部分参政的支持,这些人虽然都在闲赋着,但家中资财却是不缺,大家集资办一份报纸倒也不难,况且《扬州周刊》自从开始刊登一些广告以来,其收益颇丰,大家也是看到了的。
参政院要办报纸的申请很快送到了大都督府,罗剑看着眼前的申请陷入了沉思。
《扬州周刊》作为大都督府的喉舌,当然做得极为不错,作为报纸主编、副主编的顾炎武和黄宗羲曾多次找罗剑交谈,他们俩的思想都受罗剑和柳兰的影响颇深,对罗剑对未来的一些构想也极是赞同,因此报纸的主体思想是围绕着大都督府的决策来确定的。
现在如果任由参政院把报纸办起来,肯定会在扬州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对一些政策的施行肯定会增加很多难度,这让罗剑有些犹豫。
犹豫之下,罗剑只能把史可法和柳兰等人找到一起商议。
“他们怎么能这样?如果任由他们把报纸办起来,那咱们今后的口水仗有得打了。”史可法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申请。
“我觉得这是好事啊!扬州不能只有一个声音,报纸不能只有一家,绝对应该支持。”柳兰极为干脆地说道。
“要是他们老是反对咱们的新政怎么办?”任民育见柳兰态度如此坚决,在旁边犹豫着说道。
“反对怕什么?新政如果真的有利于扬州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咱们还怕他们反对吗?”柳兰回答得很快。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也表示支持柳兰的意见,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参政院的申请。
刘宗周老先生把参政院的报纸起名为《明报》,这让罗剑觉得有些好笑,这让他想起了香港的《明报》。
有了榜样,《明报》的创办比《扬州周刊》来得可快得多了,一帮闲得没事干的文人干这事当真是如鱼得水。
不到两个星期,第一期《明报》就正式发行了,《明报》学习了《扬州周刊》的发行模式,也是一个星期一刊。
《明报》的发行在扬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刘老先生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明确表明,《明报》将不畏权贵,秉笔直言,不会象有些报纸有选择性的刊登文章
“有些报纸?除了《扬州周刊》哪里还有一家?这刘老先生当真是吃不得一点亏啊。”罗剑指着《明报》的发刊词对史可法说道。
“兴华,你就慢慢等着头疼吧。”史可法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