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含恨

“那段时间诸葛珊小姐一直在军中,汨罗主帅慕容宸趁卫大人与汨罗主力交战之时,从营中劫走了诸葛珊小姐,试图以诸葛珊小姐要挟卫大人。”曹副将话说到一半便停住了,神情有些唏嘘。

方紫岚伸手端过面前杯盏,浅浅抿了一口,“卫大人没有受慕容宸的要挟对吗?”

“是。”曹副将抬起了头,神情肃穆而悲悯,“慕容宸以为有诸葛珊小姐在手,卫大人必会受到钳制,就算他不顾及诸葛珊小姐的死活,诸葛家也不会放任不管。”

“交战之时慕容宸有恃无恐地拿诸葛珊小姐当挡箭牌,放在他身前,汨罗人和我们都不敢过分靠近,生怕伤到了诸葛珊小姐。”曹副将的声音忽然有些颤抖,“谁都不曾想卫大人把她推到了慕容宸面前,他的刀连着她一起贯穿了慕容宸……”

阿宛满脸惊诧,不敢置信地捂住了嘴。方紫岚握着杯盏的手也不由自主地紧了一分。

不仅如此,而且李晟轩和她说过,荣安王极好面子。若是有海寇混入了他的封地作乱,他直接向朝中求助必会显得无能,那他面上肯定挂不住。

毕竟自夏侯芸昭归顺大京之后,剿杀海寇也不是一两次了。自她剿杀后,十多年都没有丝毫海寇作乱的消息,就知道当初她手段之狠绝,让海寇丧失了兴风作浪的能力。

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夏侯家卸任留守百越旧地,毫无根基的她继任而来,并不是给了荣安王谋反的机会,而是让海寇看到了一丝卷土重来的希望。

眼见她神思飘忽,阿宛不由地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方紫岚?”

“我差不多猜到一些了。”方紫岚长舒一口气,看向曹副将问道:“老曹,你可知荣安王辖将都有谁?除了莫斌之外可还有其他厉害的?”

闻言曹副将无奈道:“老大,你还真别说,除了莫斌之外,荣安王手下的辖将没有一个能抗事的。”

方紫岚虽然心中猜了个大概,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但真听曹副将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你说什么?”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曹副将叹了一口气,解释道:“毕竟荣安王封地在东南,离夏侯家近的很。有夏侯将军坐镇,根本就不需要荣安王做些什么。更何况那位王爷也是个安乐的主,他的辖将大多都是世家贵子,没什么真本事。也就莫斌,虽说是前朝降将,但好歹是上过战场的人,尚能堪用。”

“荣安王不是泰安帝胞弟吗?”阿宛好奇地追问了一句,“泰安帝可是从纪氏手里夺江山的人,戎马半生威风的很,他的胞弟又怎会是个安乐的主?”

“正是因为泰安帝过于厉害,所以荣安王被保护得很好。”回答她的人是方紫岚,曹副将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

“若是阿钰消息准确,难怪海寇会混入暮山关控制莫斌。”方紫岚心中有了计较,然而忽的想起李晟轩说过——莫斌叛乱,必须要平。

而且李晟轩还说,整个莫家都不必留了。

如果当真是海寇控制了暮山关,威胁荣安王封锁消息,那莫斌究竟是与海寇沆瀣一气为虎作伥,还是宁折不屈抵死相抗?

若是后者,恐怕莫斌已经凶多吉少了,整个莫家更是危矣。

她心乱如麻,当机立断道:“事不宜迟,我们连夜赶到东南大营。”

曹副将微微怔愣,但看方紫岚神情严峻,忙点头道:“我这就去牵马。”他说罢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方紫岚,我和你们一起去。”阿宛神情坚定,方紫岚神色愈冷,“阿宛……”

她话未说完身形便是一抖,阿宛眼疾手快地托住了她的手臂,慌乱道:“你这是怎么了?”

“头晕得厉害。”方紫岚以手扶额,在阿宛的搀扶下挪了两步,坐到了桌案旁,“我坐一下就好了,没什么大碍。”

“骗人。”阿宛不由分说地拉过她的手腕,凝神片刻细细诊过她的脉象,却是变了神色,“你……中毒了?”

阿宛满不确信的语气让方紫岚也是一惊,“你说什么?”

“你的脉象很奇怪。”阿宛秀眉紧蹙道:“表面看似平缓,但实则隐有异动。虽说你身有蛊毒,但也绝不该如此。”

“什么意思?”方紫岚一头雾水,阿宛定定地看着她,“你这一日都吃了什么,喝了什么?”

良久,曹副将才听见方紫岚道:“你说那段时间诸葛珊小姐一直在军中,她对卫大人有情?”

曹副将抓了抓后脑勺,无可奈何地嗯了一声。

方紫岚低声道:“那卫大人呢?”

曹副将有些茫然,“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卫大人的事,向来没人知道。”

阿宛幽幽地叹道:“传闻慕容宸死后,汨罗退兵不敢再犯。而卫大人,回京之后便流连烟花之地,至今仍是独身一人。”

方紫岚心中一震,只觉得遍体生寒。

为将帅者,于天下而言,守一方平安,百姓祥和,万人称颂。然于己而言,得一身伤痛,孤冷难纾,无人知晓。

“可是我还有疑问……”阿宛期期艾艾地开口道:“若当真是卫大人亲手杀了诸葛珊小姐,诸葛家即便为了她的名节着想,把此事遮掩下来,也断不会再与卫大人有所往来。但为何京中遍传,卫大人与诸葛铭大人私交甚好?”

她此言一出,方紫岚和曹副将都没有说话,席间一时寂静无比,好像连彼此的呼吸声都能够听得清楚,烛火跳动的噼啪声也显得近乎突兀。

半晌,阿宛听到方紫岚的声音,她低沉的语调衬着霭霭暮色,听起来有些不真切,“诸葛珊小姐之死,时也命也,诸葛家无法怪罪任何人。”

她一字一句透着淡淡的哀婉苍凉,“行至彼路,纵是诸葛家,怕也不会比卫大人做得更好。以一人性命换千万人安宁,不论是卫大人,还是诸葛家,都别无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