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儿
叶夏不仅给秦昭接种牛痘,同时给陈嬷嬷、如云、如雨和郝福一家完成种痘,后面又为新买的家仆和手中各庄子上的农户一一接种。
而有朝廷推广,大夏各州府的种痘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对此,叶夏心里自然是喜闻乐见的,毕竟她拿出种牛痘预防天花这个法子,就是为了帮这个时代的人们避免被天花病毒祸害。
当然,陆陆续续她还会拿出其他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法子,来摧毁这样那样的疫症夺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譬如疟疾、鼠疫……
总之,在她能力范围内,改善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们少受疫病折磨。另外,就是在吃穿住行上,也
尽可能给予自己的帮助。
不是天马行空,张嘴随意说大话,不是想做圣母,是叶夏觉得自个既已身处这皇权至上,视人命如草芥的大夏,就该做些什么,
为这里的贫苦百姓做些什么,否则,她曾经接受的教育和在她心底根深蒂固的三观,会让她自个瞧不起自个,甚至自我唾弃!
时间流逝,在叶夏忙着建作坊、建大棚……安排人到大夏各州府扩充铺面过程中,今年冬日的第一场雪落了下来,只小半个时辰,整个大地便已银装素裹,足见这场雪有多大。
“主子,比起往年,今年这场雪下的实在有些大啊!”
坐在烧着火墙的屋里,陈嬷嬷如是说着,闻言,叶夏眉心微蹙,低喃:“希望那些贫苦百姓都有盘火炕,不然,怕是难熬过整个冬日。”
“有火炕只是不出屋能保证不被冻着,可走出屋门,没有厚的衣物上身……”
陈嬷嬷没道出后话,然,叶夏却知其未尽之语是什么,可是她能有什么法子?
万事万物要发展起来都需要一个过程,她手中有棉籽,可棉花的种植期在五月左右,她穿到这的时间则是八月,根本来不及种植,也就无从谈起把棉花呈报给皇帝,再由皇帝在朝堂上发旨意,向全国各地适合种植棉花的区域推广种植。
“皮毛昂贵,普通的老百姓用不起,就算自家人打猎能攒下一两张,十户有九户人家估计舍不得拿来用,他们会把皮毛精心处理,
赶集时在集市上售卖,好得来银钱贴补家用。不过,等棉花大面积种植开,老百姓就能穿上厚棉衣,不用再担心冬日难熬。”
“棉花?”
陈嬷嬷蓦地怔住,她有听说过木棉花,也有见过木棉花,但棉花是什么?
从来未听说过。
叶夏微笑,语声轻浅,对陈嬷嬷说了说何为棉花,并故意一拍脑门,出屋片刻,取来一团白生生软乎乎的棉花返回,递到陈嬷嬷手上:
“嬷嬷看看,这就是棉花,是我半个月前从庄子上带回来的……”
叶夏神态自若,丝毫不觉得自个在说谎,她通常去庄子上有带什么东西回府,基本上都是自个拎下马车进府门,又自行收好,
因此,陈嬷嬷对她所言完全不怀疑,定定地看着手上的棉花,小心翼翼地捏了捏,一时间激动异常,看到陈嬷嬷眼里涌出泪花,叶夏微疑:“嬷嬷你还好吧?”
陈嬷嬷抬眼看向她,语声发颤,遏制着满心情绪说:“我幼时家里穷,穿不起厚衣,为了能多挣点家用,我爹大冬日里穿着单衣外出卖炭,
结果人是走着出去横着被好心人抬回家门的,当时我看得清清楚楚,我爹他浑身懂得硬邦邦的,一双手仅仅护着胸前衣襟,因为那里装着他卖炭得来的银钱……
爹没了,娘又身体不好,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眼看着家里日子过不下去,我自卖自身,后来经人牙子进宫做了宫女,可饶是这样,我娘和一对弟弟妹妹依然冻死在那个冬日……
我知道他们要么是冻死的,要么是饿死的,因为人牙子买下我只给了四两银子。冬日家里吃食紧缺,厚衣服没一件,那四两银子根本不够我娘和弟弟妹妹花用,
得知家里人都没了,我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但一想到爹娘肯定希望我能好好活着,还有弟弟妹妹,他们肯定也希望我活着帮他们多看看这人世,
于是,我硬咬着牙从失去所有亲人的痛苦中挺了过来。主子,您说要是早些年能有红薯能有这棉花,能接种牛痘,该有多好啊!那样的话,我爹娘和弟弟妹妹即便日子依旧不怎么好过,估计活下来是不难的。”
“世间事多变,谁都无法肯定明日会发生什么,后日又会发生什么,我也是偶然间在山间发现的这棉花,手摸着感觉绵软暖和,
就收集了棉籽,把所有棉花采摘在一起,想着用棉花给彦儿他们一人做双棉靴做套棉衣,留着棉籽明年种在庄子上,等种植到收成时呈报皇上,
由皇上发话,推广到老百姓中,这样过个数年,大夏的老百姓估计都能穿上棉衣棉鞋,不再担心会被冬日里的严寒暴风雪冻着。”
如若不是她这个意外,不管是红薯还是棉花,亦或是种牛痘都不知何时才会出现在这大夏王朝。因为按照原定的历史轨迹,
红薯是十六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随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的;棉花则出现的早些,但真正大量传入内地,是在宋末元初。
基于此,叶夏安慰陈嬷嬷只能给出那么个说词。
“主子,老百姓们说的没错,您就是活菩萨在世啊!”
陈嬷嬷极为动容地感慨一句,继而抹去脸上的泪水,朝叶夏行礼说:“在主子面前失态老婆子我实属不该,还望主子见谅!”
随意地摆摆手,叶夏微笑:“什么见谅不见谅的,嬷嬷在我身边有段日子了,应该了解我的脾性,往后真无需这么墨守成规,与我这般客套。”
陈嬷嬷摇头:“不是客套,是规矩定下就得遵守,不然,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觉得主子您好说话,难保不会蹬鼻子上脸!”
叶夏笑笑,没再多说什么。如云这时从门外进来,恭敬一礼,禀说:“主子,宫里来人了,皇后娘娘派人来府上,说想您和几位小主子了,来接你们去宫里坐坐。”
“知道了。”
叶夏轻颔首。
“娘,这棉鞋和棉袍都好暖和呀!”
把早前备好的棉鞋棉袍取出,叶夏亲手给宋枫彦三只换上,又给三只戴上厚实的毛线五指手套和护耳帽,围上温暖柔软的毛线围脖,乐得三小只眉眼弯弯,你看看我身上穿的,我看看你身上穿的,高兴得不要不要的。
“妹妹说的对,这棉鞋棉袍穿着着实暖和!”
宋枫彦小正太附和宋瑞宁小姑娘一句,紧跟着宋枫染小正太亦点头,眨巴着黑亮的眼睛,看向叶夏说:“娘,暖和!”
三小只没换上棉鞋棉袍前,穿的是动物皮毛做的小靴子和御寒衣物,不过,里面皆穿着柔软贴身的毛衣毛裤。
“暖和就好。”
叶夏笑说,手上动作麻溜,提着两个大包袱朝门外走:“都跟上哈。”
其中一个包袱里装的是棉花,另外一个里面装有羊毛线和三套差不多大的棉鞋棉袍及毛线手套、护耳帽、围脖。棉花是拿给皇后看的,棉鞋棉袍等东西,分别是给太子和伴读秦昭还有叶容瑾的。
特别要说的是,叶容瑾乃承恩公府孙辈,具体点说,是叶二哥膝下的嫡次子,年十一,在叶氏一族没出事前,这位小公子便已是太子身边的伴读之一,
但后面由于叶氏一族的案子,由于太子被废,皇后被废,叶容瑾的伴读资格自然同样作废,前不久,永康帝恢复叶容瑾的伴读身份,
又听太子说想要昌国公府世子秦昭做伴读,稍作思索,一道圣旨就到了昌国公府,自那日后,秦昭正式成为太子伴读中的一员。
昌国公异常高兴,对永康帝所施的皇恩感激涕零,却也知道秦昭能被选作太子伴读,绝对和其义母有着必然关系。
这一点,秦昭自然也知道,加之想起叶夏曾说过的话,小孩儿领旨后,回到自个院里,一进屋无声好好哭了一场。
他清楚这是义母给他逐渐崛起的机会,给他在这国公府的又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试想想,仁国公的义子,太子身边的伴读,哪个不长眼的,敢随意欺辱他,和他过不去?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叶夏娘四个坐在放有暖炉的马车里,完全感觉不到车外的寒冷空气。
随着时间流逝,马车终于驶进宫门,待行至后宫附近的宫道时,叶夏娘四个又转乘软轿,约莫过去两刻多钟,软轿落地,娘四个终于抵达皇后的栖凤宫。
“一路上很冷吧?”
在叶夏和三小只按规矩向叶清馨请安见礼后,叶清馨柔声笑问了句。
“马车里暖和着呢,再说,姐姐瞧瞧他们三个身上穿的,可厚实了!”
叶夏回以微笑,随后把俩包袱逐一打开,手指洁白如雪的棉花对叶清馨说:“姐,这是棉花,可以用来做棉鞋棉衣棉裤,可以填充被子和褥子,御寒保暖特别好。”
微顿须臾,她拿起另一个包袱里的一件细布棉袍续说:“你看这件棉袍,就是我用棉花做的,还有彦儿和染儿、宁宁身上穿的,脚上穿的,也都是我用棉花做的,再就是这棉袍的里子和面子所用到的布……”
叶清馨听得一愣一愣的,看到这位嫡姐,大夏的皇后目瞪口呆的样儿,叶夏莞尔一笑:“棉花种植不难,我有采集不少棉籽,
等明年四五月份,我会在我手上的三个庄子里各种一些棉花,等棉花成熟采摘后,必能收集更多的棉籽,到时,朝廷就可以向全国各地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推广,
这样老百姓到了冬日就能有棉衣棉鞋可穿,平日里也可穿棉布做的衣服,说起来,棉布衣物比葛布和麻布穿上身要舒服很多。”
“夏夏……”
叶清馨一把抓住叶夏的手,神色动容又激动:“你说你怎就这么有福运呢?!先是在山上发现亩产数十石的红薯,接着又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紧跟着又有了这棉花,夏夏,你不愧是皇上封的仁国公,仁心仁爱……”
“姐……”
叶夏脸颊微热,打断叶清馨,她说:“我只是不经意间看到,接着做了我该做的事儿,真得很微不足道,你没必要放在心上的,更不用一个劲的夸我。”
她不过是把红薯,把种牛痘可预防天花之法,把棉花拿出来,让它们提前在大夏面世,提前让贫苦百姓能少饿点肚子,能在寒冬时有件御寒的衣物穿。
叶清馨热泪盈眶:“夏夏,你知道吗?你越是这么说,姐姐越觉得你了不起,越觉得你该受世人称颂!”
“好啦,姐,咱不煽情了成么?你再看看这毛线,这是我把剪下来的羊毛经过一番处理后纺织出来的。”
拿起一只嫩黄色毛线球和一只红色毛线球,叶夏又说:“原色经过浸染,嗯,可变成不同颜色。用它针织衣物、袜子、围脖和帽子,
也很保暖呢。对了,这里有三套棉鞋棉袍还有毛线织出来的护耳帽、手套、围脖,是我分别给睿儿和昭儿、瑾儿他们三个的。”
“你总是这么有心!昨个你往宫里送那么多新鲜蔬菜,皇上知道后,好一阵高兴,还说等雪停了就去你庄子上看看那个什么蔬菜大棚,
如果可行的话,由朝廷向各州府推广,这样大夏子民不仅能在冬日里吃上新鲜蔬菜,农户们也能给家里增添点收入。”
“朝廷能推广自然是好的。”
叶夏说着,在装有棉鞋棉袍和毛线针织物的包袱里取出一沓写满字的纸张递到叶清馨手上:“姐姐回头把这个给皇上。”
“是如何建蔬菜大棚和种植棉花的法子吗?”
叶清馨问。
“嗯。”
叶清颔首:“我写的很清楚,到明年四五月,我会送些棉籽进宫,到时朝廷可以先在皇庄上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