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抢船容易开船难
第二天的傍晚,一辆马车,一匹马,沿着官道,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天津卫大沽口外的北塘码头。
沈福坐在马车夫的身边,沈禄骑马跟在后面。
马车里坐着一男二女,男的就是沈七,脖子上裹着一圈白布,看上去好像围脖。女的是杰西卡小姐和她的贴身丫头多莉,英国小姐也裹着同样的围脖,好像在扮情侣装。
昨晚的行动最终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也许是所谓“开门红”的说法灵了验,因为两个主要人物一上来就见了红,后来发生的事情反而变得顺利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伤害到对方是一件十分抱歉的事情,于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变得有些羞愧,本来应该有的抵触情绪大幅度被弱化。
当晚杰西卡曾经表示要跟父母商量一下,沈七皱着眉头说了一句,“我俩年轻,血气旺盛,流点血权当是消火散毒,老辈子可能禁受不起吧?”
他的话虽然说得十分温和,听上去好像是在担心老人家的健康。
但是聪明机智的英国小姐听出来了,一旦惊动了萨克森老先生和萨太太,沈七暗示着还会有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
沈禄的凶残,她已经领教过了。
其实不只是沈禄一个人凶残,沈福和沈七也都是海盗作风,完全不讲究尊重贵族保护淑女那一套骑士节操,简言之,七爷和他的两个家仆,全是流氓,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匪。
大英来客在中国本来就不遭人待见,杰西卡还真的不敢连累父母。
反正乾隆老爷子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再改变主意,中国皇帝不会原谅1792年迈尔坎尼勋爵的傲慢无礼,好在乾隆老爷子的岁数够大,已经是风烛残年,萨克森夫妇实际上就是成天闲得无所事事,耐心等着老皇帝归位太子登基的那一天。
据说太子殿下对西方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萨克森先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达成使命。
所以,萨克森夫妇只要平安呆在北京城里,就是当前最大的收获。
杰西卡是个勇敢坚强的英国姑娘,十分热爱她的祖国,只要还剩下最后一线达成使命的希望,就绝不轻言放弃。
想要帮父母顺利达成使命,最好就不要激怒这三个姓沈的强盗。杰西卡知道这些人不是普通的强盗,他们的背后有中国首相撑腰——中国中堂大人被杰西卡默认为是跟英国首相差不多的一种存在。
当杰西卡放弃抵抗,表示出愿意合作的积极态度之后,沈七也很欣慰,不用再流更多的血,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于是这五个人赶往三百里外的天津卫。
天津这地方,是在大明永乐皇帝时代就被营造成海防卫所,所以称为天津卫。
但是大清朝廷承平日久,倭寇很久不曾侵犯渤海沿岸,洋鬼子当然更加没有跑来这里骚扰过,天津卫成为一个毫无意义浪费兵马钱粮的所在。
还好,这里有开辟盐田的地理条件,于是,在海河流入渤海冲积形成的滩涂地形上,现如今开拓了许多盐田。官盐在这个年月是暴利的,为国库带来巨大的税收,因为老百姓对于盐的需求是不折不扣的刚性内需,不吃盐会死人的。机智聪明的中国官僚官方垄断盐业,严禁民间黑帮无照经营,于是私盐贩子追逐暴利组成看中国最有力的黑帮之一,与官兵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游击战斗。
天津卫这时候事实上已经不关心海防的问题,驻防的官兵完全转型成了保卫官方盐田,专职清剿武装私盐海盗的陆战队角色。
渤海湾的私盐海盗自从宋朝开始就很有力,官方盐业的垄断提高了盐的价格,带来了更大的盐业利润。巨大的利润激发了更勤劳更勇敢的更多私盐贩子自筹资金,经营起一只又一只海盗船队。
其实水浒时代大名府就是官方盐业的重要关卡,宋江及其手下其实都是贩私盐的海盗。海盗在沿岸登陆,武装夺取官控盐田早已成为了一种悠久传统。
大明朝永乐皇帝在天津卫最多部署过1200驻军和20门红夷大炮,还修建了坚固的要塞炮垒。
到了乾隆时代,明清两代历时多年的禁海法令收到了效果,中国近海海盗的力量遭到极大限制,他们基本上没有办法获得火炮,近海海盗船普遍使用弓弩火铳和接舷肉搏战术。于是天津卫大沽炮台的火炮完全没有斥巨资维护的必要,生了锈也没人在乎,炮台逐渐荒废,但驻军的人数却增加到了3000人。
对付没有大炮的肉搏型海盗登陆劫掠,需要更多的骑兵来予以扫荡,根本不需要更多的加农炮。
这样的战术思维变化给沈七一行人带来了挺大的便利。
海河在临近入海之前,在冲积平原上曲曲折折的绕行,好像一个大写的S。
民用渔船停泊的北塘港其实是海河入海之前形成的一个回水湾。大沽口炮台扼守着海口。所有进出船只都要从炮口的威胁之下,徐徐驶入或者驶出。
大清海防部队荒弃炮台,将军务重点倾斜到陆军保护盐田的立场上,这就意味着沈七只要有船,就可以强行闯出海口,不再担心大沽要塞的威胁。事实上这里已经失去了海岸要塞的意义,转型成了骑兵兵营。大清官僚的海关和海防意识,完全是糟糕透了。
然而,沈七想要用来出海的船,又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在来的路上已经问过沈禄,当时沈七是这么问的,“沈禄,和大人派你出来,有没有告诉你?跟德瑞涅侯爵和他带来的法兰西水手们,要用怎样的办法进行联系?”
沈禄的回答是,“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德瑞涅侯爵是谁。”
沈七观察了沈禄好一会儿,觉得这家伙好像没有说谎,确实是一无所知的样子。
“那么,你说和大人去了天津卫,我们随即赶到天津北港,你有办法联系上和大人吗?”
“和大人应该不在天津卫吧,”沈禄笑了笑,“那不过是个遮人耳目的说法,七爷怎么会当了真?”
然后就轮到沈七头晕。
倘若这是在舟山,江南沈家当然有办法联系法兰西流亡水手。那些见不得光的神秘人物躲在澎湖,通过当地渔民和混在渔民中的海盗们,与沈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沈七倘若从舟山出航,很容易可以借力于法兰西朋友。
可是,此刻只剩下最后两天时间,他没有可能赶回舟山。
当和珅发出最后通牒,警告他还剩最后三天期限的时候,沈七脑子里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天津北港,这是这么短时间内唯一能够赶到的海商码头。
沈七想得到的事情,和大人就想不到吗?
沈七默认和中堂算无遗策,肯定是事先联络了德瑞涅侯爵,约好了在天津港接应沈七。至于穆齐,也就是沈禄,被派到沈七身边来,显然是兼具了联络官的使命。
谁知道,整件事情完全想得茬了。
按照沈禄的说法,和大人完全就没有展开任何配合动作,全靠沈七自己去想辙?
沈七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既没有得到和珅有力暗助,也想不出什么有效办法能在短时间内联络到法兰西流亡水手。那又要怎么出海?要强抢一条渔船吗?
抢船容易,开船难。
就凭他们这五个人是没办法驾驭古代风帆远洋渔船的,多莉和杰西卡不能算进来,剩余的三个男人只能开走十几米长的大舢板。其实,后世内燃机驱动的钢铁驳船,本来是三个人可以驾驭的,可是这年月哪有内燃机。
风帆时代绝不可能三人完成远航,蒸汽时代更加不行。三桅风帆商船的系帆缆索多达70甚至80根以上,没有10-20个熟练帆工是无法驾驭的。蒸汽机锅炉则需要至少两三组身强力壮的锅炉工,两班或者三班倒,不断往锅炉里面添煤添水,需要的强劳力也会超过十人,加上其他辅助,势必需要20人以上。即便是最轻便的冒险家单桅快速帆船,也需要5-7人。
怎么办呢?
是不是应该放弃直接驶入深海的企图?优先夺取或者偷窃一艘小型近海单桅杆硬帆渔船,一路走走停停,先溜到舟山去?到了舟山再换大船?
似乎只剩下这么一个最后的办法了。
这个办法将要面临的风险,是极其巨大的。
中国近海式单桅硬帆渔船,完全不具备远航能力。这种落伍的船只靠天吃饭,顺风就走,不顺风就得靠岸。阿拉伯三角帆船以及欧洲三桅组合风帆的设计不是白设计的,那就是为了侧风行驶,以及,在风力微弱时尽可能兜得住更多的风能。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在天津北港只能找得到硬帆渔船,这就意味着,一旦不顺风,就得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之间的漫长海岸线上任何一个码头随时靠港……三天根本走不了多远,随时都会被人抓回去。历经了好几百年跟私盐海盗的对抗,中国官兵海战不行,在沿海的陆地清剿战斗方面,倒是经验丰富无比。
此刻是初夏季节,也就是暖风从东南海面吹向北方大陆的季节,这条路上,几乎全是逆风。
采用硬帆近海渔船沿路走走停停的方案,无异于自找死路。
沈七几乎陷于绝望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