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法厄同号遭遇意外
在B2甲板通往B3底舱的入口处,荷兰人遭受了更加惨烈的伤亡。
一连串的铁壳榴弹(Shell-Guns-Shots),被起义的奴隶们,从黑洞洞的舱门里,一个接一个的扔了上来。
起义者们早已撬开了铁锁和铁栅栏,不但获得了炮弹,也获得了点燃榴弹引线所需的火种。
把原本为加农炮和臼炮配置的铁壳榴弹,用手抛的方式,从B3扔到了B2。
极少数勇气值较高的荷兰水兵试图拾起一时未爆的榴弹,想要扔回B3。
然而起义者们的勇气值更高一筹,他们正是如中国春节期间那些最大胆的小男孩一样,手捧榴弹,直等到引线快要燃尽时,才肯抛出。这样一来,试图拾取和回掷手榴弹的荷兰水手损失惨重。几乎没有人能够成功完成回掷动作。接二连三的爆炸不断在B2舱门附近发生,荷兰水手一个又一个被炸到血肉模糊,浑身抽搐,惨号着跌倒在地。
B2通往B3的入口出,死伤籍枕。
荷兰人最初拥有的人数优势,渐渐丧失。
由于通往上层甲板的舱门被诹访赖良一伙人拼死守住,在露天甲板上荷兰火枪手在近身肉搏之中不敌亚洲海盗,迅速损失了大量兵员,渐渐失去人数上的最初优势,最后导致全灭。
在B2通往B3的逃生路口上,荷兰人意外遇到底层起义者的阻击和逆袭,他们不敢在不断抛来的手榴弹面前继续保持密集队形,大家不得不分散躲避。这样一来,夺回B2-B3大门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就彻底丧失。
上层甲板不会受到来自于樱岛丸号的炮击,底层B3舱室也不会遭到炮击。
夹在中间的B1、B2两层,在船尾护板彻底被摧毁之后,好像一个侧面盖子被掀开的死亡盒子,完全暴露在樱岛丸号舰载火炮的火力威胁之下。侥幸活下来的荷兰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等死。
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某一位基层士官,这时候果断举起了白旗,想要投降。
船长和水手长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群龙无首的水兵们在某一位丧失了勇气的低阶士官带领下,发出了投降的信号。
然而,沈七他们的这条渔船,当初曾经在升起白旗的情况下,遭受荷兰人的无理炮击在先。亚洲海盗们很可能拒不接受荷兰人的投降请求。
法厄同号上的拉马克上校暂时看不清佛瑞盖特和柯尔维特上发生的具体情况,战斗经验极度丰富的上校先生,却已经看出来那边的状况相当不妙,法厄同号试图尽快提速。
借着潮汐带来的助推力,取斜线角度滑向岸边的时候,法厄同号遭遇了意外。
好像是触礁。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触礁。英国人敢于闯入渤海湾的深处,事先是做好了海况调查的。日本间谍提供的海图显示,法厄同号当前选定的目标海域有着足够的水深,按理说并不会导致搁浅和触礁事故。
然而法厄同号还是在水深足够的海域遭遇了意外的类似于触礁的事故。
对于拉马克上校而言,这真是一个意外。
对于天津卫所的镶红旗游击将军穆齐泰而言,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意外,一切都落在了意料之内。
日本国萨摩藩岛津家的倭寇水手乔装中国渔民,混进天津北塘渔港,穆齐泰大人是早就有所觉察的。
但是穆齐泰并未在第一时间对倭寇们实施抓捕。他处心积虑地容忍着倭寇海盗们暗地里盗卖官盐,贩卖人口,不闻不问,要等的就是这一天。
这位游击将军觉得自己的仕途差不多已经到头,很难再获得进一步的升迁。
剿灭几个私盐贩子,查获几桩人口贩卖案件,都是不起眼的寻常官司,不可能赢来升职受奖的荣誉和福利。
要玩就要玩一出大的。
北塘港内今日这四十多艘渔船里,有几艘完全是日本人驾驭的,还有二十多艘是汉奸。这些无节操的贫困渔民,为了向海洋讨生活,对大清朝的靖海法令敢怒不敢言,倒向了倭寇一边。
遵纪守法的好渔户控制的渔船,不足二十条。
倭寇和汉奸的数量,超过了良民百姓的数量。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当海盗们故意挑起事端的时候,北塘港内才会迅速乱成了一锅粥。
穆齐泰虽然不懂海事,却是很有经验的中级军官。略略一看港区的数十条渔船骚乱发生的节奏,就知道这一次商量好来到此地的日本海盗总人数绝不会少。
即便是杀光全部这些海盗,也不算什么功劳。
这年月的地方官和地方驻军诬良为盗,一次性猎杀数百上千的流民,伪称是敉平了天理教、白莲教乱党,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与那些动辄捕杀成千乱党的功勋武将们相比,穆齐泰一次捕杀若干倭寇,真不算啥特别抢眼的功劳。
要想立功,就得动上大炮才行。
毕竟大清帝国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大人是被一颗炮弹砸落马下,抬回去以后不治而死的。大清朝廷对草根乱党时而有之的寻常暴乱见惯不惊,碾压天理教白莲教众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当乱党用大炮打死了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要员之后,再及时出手,雷厉风行地火速镇压这一批掌握有大炮的超级乱党,那功劳可就非常醒目了。
穆齐泰大人心里打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
不过,他也不敢让海盗们当真打死一两个重要官员。朝廷要员在某个辖区遇盗身亡,整个辖区内所有大小官吏都有罪责。
穆齐泰机智地想到了,让海盗们打一打炮台和炮台上的龙旗。
海盗愿意不愿意冲着大沽炮台开炮,穆齐泰说了不算,他只能耐心等着。
于是,今天法厄同号甫一出现,隔着远远的就开始鸣炮示威,一点儿也没把穆齐泰大人吓着。恰恰相反,穆齐泰一听到炮响,心中顿时荡漾起来,这分明就是他一直等待的那个立功机会。
……